返回

[三国+女帝]梦金瓯

关灯
护眼
第十一章共叔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荀爽正襟危坐道:“陛下纯孝之心,世所共之,此为人子之义;通达情理,识礼知书,此为明君之风,唯独在弟悌之行上有所欠缺——”

他将竹简“啪”的合上,肃穆道:“见微可知末。如果君主没有尽到本分,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君王。君主有所欠缺,臣子就可能生出乱心。君不君,臣不臣,国家便会产生动荡。”

刘长宁没能立刻领悟到他的言外之意,面sE不禁有些难堪:“先生的意思难道是,我对皇兄不够恭敬?”

他神sE不变,仍是那副和蔼的样子:“您认为维持现状就是对兄长和母亲的恭敬吗?在言语和态度上表现恭敬是很简单的,真正从行为上做到却很难。”

年轻人忍不住出言道:“叔父大人,莫要对天子太失礼了……”

荀爽摇了摇头,捋着花白的胡子说道:“谁是不臣之臣,谁是失礼之人,陛下若非心中有数,又何必善待我这老朽之身?”

刘长宁这才意识到,这个一直站在旁边的年轻男子就是荀彧。但此时她也没空惊叹好奇了,沉思良久后终于明白老者此前提问中的深意。

荀爽讲郑伯克段于鄢,问共叔段何以败亡。一是劝慰她董卓这样的乱臣贼子必会“多行不义必自毙”,要保持冷静,静待时机。二是劝诫她也不能一昧让步,否则刘辩与何太后必Si于董卓之手。

不管刘辩Si不Si,对她都有不利之处。同为灵帝子嗣,要是没有所谓的天地异象,不管是谁都会选择既嫡且长、又占着男X优势的刘辩。换句话说,这个老Ai哭的皇兄本身就是她继承皇位之正当X的最大威胁。

如今倒是不一定了……但也只是不一定。

董卓想杀他和何后,是因为这两人天然带着何氏势力的sE彩。只要少帝一Si,朝中那些不服从他的人必定会安静下来,他的势力将会具备前所未有的威势……同时,也会在暗地里引发更加激烈的矛盾和反对。

或许会有王允这样的人将其诛杀,但不确定太大了。一个无人制衡的势力如果不够强大,只会让朝政愈发混乱,这对一个处处都有民众起义的王朝来说几乎是致命X的。王允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甚至b不上董卓。

荀爽问颍考叔为何能让郑庄公和母亲武姜重归于好,是建议她维护少帝、善待何氏,好让董卓不至于将何氏残党赶尽杀绝。

如此一来,一能在朝廷内部保存反董势力的有生力量,二能在董卓Si后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不至于一方过于势大。

这话说的或许有些冷漠,她也不希望兄长被杀,但是对刘长宁来说,刘辩的生Si还不能算是关键。

姑且不论董卓能不能被杀Si——因为他是必定要杀的——关键在于,董卓Si后应当如何。

利益之争向来残酷,男尊nV卑更是千年来的观念。一旦发现所谓“仙人”没有什么翻山倒海之能,除了才华出众或者武艺高强外没有其他超乎寻常的能力,这些臣子们真的会支持一个被董卓所立的小nV孩吗?

蝶翅般的睫毛微微颤动,趁得少nV清丽的面容愈发可人:“先生之言,我并非不知,只是势单力薄,所以心有顾忌……若得先生一言,我或许就不会那么瞻前顾后了。”

“陛下请说。”

她看向荀爽,语气虽哀恳,点墨似的眸中却是独属于上位者的从容:“敢问先生,您认为朕是共叔段,还是庄公?”

荀爽欣慰一笑:“不,您是天子。”

——————————————————

长宁最后一句话,其实言外之意是问荀爽,你把我当成共叔段不恭敬兄长,不堪为君呢,还是庄公正统君王?也就是你是支持我哥,还是支持我的意思。

荀爽的回答:你就是天子,我的态度偏向很坚定,不用怀疑。

1.四书是南宋才开始有的称呼,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YyAn,《春秋》以道名分。”出自《庄子·天下》。

“诗经温柔宽厚,尚书疏通知远,周易絜静JiNg微,礼记恭俭庄敬,春秋属词b事”是取自《礼记?经解》非原文,意思是“诗经能让人温柔宽厚,尚书能让人疏通知远……”的意思。

2.两汉经学研究昌盛,卢植、荀爽、蔡邕这些人都是经学大师,也就是研究这些儒家经典的学术专家。

经学内部又有今古文之争。

今文经,就是用汉隶写的儒家经书如三家诗:齐、鲁韩三家传下来的《诗经》,古文经,就是用古文六国文字写的儒家经书如左传,毛家诗。

3.《太史公书》就是司马迁《史记》。

其实挺感慨的,《史记》在西汉时基本就只有皇g0ng里有,因为涉及g0ng廷秘语所以很少有人能接触,就连诸侯王相求都不行可见于东平王刘宇求赐之事……不过史书上有皇帝把单卷拿出来作为赏赐的记录如写汉书的班家,王景,窦融。

《史记》到了东汉中期,就在民间和官宦中广泛流传了。不过《史记》得到高度评价和认可,应当是唐朝古文运动时的事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本章被cue的王允王司徒,他的态度就可以窥见一丝两汉时人对史记的评价:“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后汉书·蔡邕传》←没错是杀蔡邕时说的话。

4.郑伯克段于鄢:可见《左传》,对此不再做过多论述了。

5.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是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

出自《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yu焉,以自为方。”

6.《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学家左丘明为《春秋》作的注解,位列春秋三传之一。其他二传是谷梁赤《谷梁传》和公羊高《公羊传》。

用古文六国时文字所写的《左传》,在西汉末年被文学家刘歆在皇g0ng中发现。而其他两传的作者虽然也都是战国时人,一开始却是通过口说流传的,没有古文留存,西汉初年时才用文字记录成书。

今古文之争差不多就是因为刘歆争立《左传》等书为学官可以简单理解为官方思想教材什么的而起的……

西汉一直是今文经学占大头,但是到东汉就是古文经学强势了,b较知名的好像也就何休……记得他和郑玄吵的很厉害草但他b郑玄小两岁,还没郑玄活的长,郑玄活到公元200年才去世

【本章阅读完毕,; 】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被反派强制爱了[快穿] 情深不知何起,深深占有 贵族学院路人甲也配谈恋爱吗 情欲陷落(姐弟) 【黑化病娇】炮灰小可怜竟是万人迷 nph 白兔 痴人之爱(父女H) 深诱 脑洞开车短篇之法医和警官 行将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