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星期六,阴,小雨。在教室里,没有上课之前大家都在闲聊,也有在讨论学习的事情。今天,顾老师在视频中教我们中医脉诊。
我们经常说中医是望闻问切,那这四个当中最厉害的就是切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脉诊。那么脉诊在中医当中又叫切脉、号脉,它是通过医生的触诊来判断一个人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最早是在《黄帝内经》当中记载的,所以它是非常古老的一种诊断方法。
那么脉诊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脉诊的形成跟我们人的心脏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人的心脏跳动的时候,它会推动血液在血管里边流动,所以就会出现一个脉搏的跳动。那么古代的医家发现这个脉搏跳动跟我们人体的疾病是有关系的,于是就通过对脉搏的跳动的观察,总结出了一套诊断的方法,这就是脉诊的形成。
那么脉诊它又分几种呢?一种是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脉象。还有一种是病脉,就是有疾病时候的脉象。那么平脉又分几种呢?一种是浮脉,一种是沉脉,一种是迟脉,一种是数脉,一种是滑脉,一种是涩脉等等。那么病脉又分很多种,比如浮脉当中有浮滑脉、浮紧脉、浮数脉等等。那么沉脉当中有沉迟脉、沉紧脉、沉涩脉等等。那么迟脉当中有迟弱脉、迟寒脉等等。那么数脉当中有数热脉、数虚脉等等。那么这样呢,脉象就非常的多。
那么中医是怎么通过脉象来诊断疾病的呢?比如浮脉,浮脉就是脉体比较短,稍微有一点粗,像小孩子的脉一样,跳到皮肤上,它的脉象就非常明显。那么中医认为浮脉主表证,比如感冒、发烧、头痛等等。那么沉脉呢,沉脉就是脉体比较细,跳到皮肤上不太明显,需要把脉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那么中医认为沉脉主里证,比如胃痛、腹痛、泄泻等等。那么迟脉呢,迟脉就是跳的很慢,一分钟跳六七十次左右。那么中医认为迟脉主寒证,比如四肢不温、畏寒怕冷等等。那么数脉呢,数脉就是跳的很快,一分钟跳九十次以上。那么中医认为数脉主热证,比如口渴、心烦、尿黄等等。
顾老师接着讲,关于脉诊,新人可以先从简单的学习,主要分浮和沉。
脉诊,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脉诊它比较玄乎,其实,它是有理可循的。我们中医认为,脉搏,是气血运行在寸口的位置的一个反应。那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说脉象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气血的变化。而寸口,就是我们右手的桡动脉,也就是我们手腕这个地方。那为什么选这里?因为这里,离心脏比较近,而且,它这个地方,肌肉比较薄,血流也比较少,所以,它能够最直观地反映我们身体的气血变化。
那我们中医的脉诊,讲究的是三指平掌,寸关尺分部,一息四到五至。那三指,就是我们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那这个寸关尺,分别对应的是上中下三焦。那一息四到五至,就是我们正常人的心率是一息四到五至,也就是我们正常人的心率是一分钟 60到 90次之间。那我们通过这三部九候来切脉,就可以判断出我们身体的气血情况。
那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这个人,他的脉搏比较浮,比较紧,一按,就感觉特别的有力,这种脉,我们叫做洪脉。那这种脉,多见于热证,尤其是实热证为阴虚。再比如,这个人,他的脉搏,比较沉,比较弱,一按,就感觉特别的无力,这种脉,我们叫做濡脉。那这种脉,多见于虚证,尤其是气虚和血虚、阳虚。
顾老师说,脉诊新人辨证一定要分阳虚寒症和阴虚热症,然后慢慢通过长期实践才能细化。一开始先掌握浮脉和沉脉,浮脉为实症,沉脉为虚症。
另外,顾老师还说,什么是四诊合参,就望诊、脉诊、问诊、听诊四诊结合。而四诊当中望诊也是非常准确的,看一个人的胖瘦、脸色、舌苔、基本可以知道一个人病症。所以诊断不能单用一种方法,四诊合参才能更加精准。掌握这些,那么接下来就是应用方剂学。方剂学暂时没学到,我们先把基础理论给学会,要一步一步来。
今天下课后,同学开始互相把脉学习。当然了,大家先是掌握浮脉和沉脉,辨虚实。我在旁边只是看看,因为我不用把脉只是简单望望也能知道一个人身体情况如何。实际上,我在来之前这些都学过了,不过通过学习后,那么我境界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