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给了普通人渴望上学的动力。李奇维在奏折中还建议,对于小学,要学德国一样,实行强制教育。
对此,有部分教育人士指出一个尖锐的问题。
当前清朝虽然开始新政,但是在广大内陆地区,那里传统的力量依然很强大。
男孩长到十一二岁后,就是家庭的劳动力了。
他们的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有那个功夫,还不如给家里再开垦两亩地出来。
若是实施强制措施,恐怕会引发百姓的不满和反弹。
最后受到伤害的永远是孩子。
一时间,各种讨论层出不穷。
至于李奇维的第二条建议,开办女子学堂,引发的轰动更是比第一条还要大。
如今的满清,虽然早在多年前就有了专门的女子学堂,但那都是私人建立的,比如王季烈的母亲办的女校。
还有一种就是洋人传教士办的女子学堂。
这个时代,愿意送女孩子读书的家庭,基本都是富足人家。
对待女儿宠爱有加,想让其学习知识。
在无数的普通老百姓看来,让女儿读书,简直是最大赔本买卖。
因为女儿最终都是要嫁给别人的。
上再多的学,又有什么用呢?
女子无才便是德,依然是时代的主流。
就在所有人猜测,朝廷会如何对待这两条建议时,慈禧太后竟然直接下令,准许李奇维的奏折。
且督促李奇维尽快办理诸事务。
但是同时给了一个附加条件,朝廷不会拨款一两银子。
这下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愚昧的满清什么时候这么开放了。
其实真实历史上,在1907年,慈禧就同意下令颁布《女学章程》,以启发女界知识、保存礼教两不相妨。
这可能跟慈禧也是女人有关。
于是仅仅几天后,李奇维就拿出了一份详细的章程。
女子学堂暂时设立女子师范学堂和女子小学学堂,与男子学堂分别设立,不得相混。
并规定师范科目为: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术、图画、家事、裁缝、手艺等。
此举在民间引发热议,李奇维直接成为国内所有女性的崇拜对象。
他化身女性权益斗士,为国内女性谋福祉,号召男女平等。
若不是他早已娶妻,恐怕家里的大门都要被媒婆挤掉了。
一时间,整个社会上到处都是讨论李奇维的舆论。
李奇维眼看时机成熟,他又在5月15日,再次上奏。
这次是关于捐款的。
在这份奏折中,他请求朝廷出台具体的捐款奖励政策。
还是以广东作为试点,捐款在1万两以上,2万两以内的,朝廷授予官位虚衔。
一次性捐款超过5万两的,广东省将以捐款者的名字,命名一所新建小学。
清政府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不要朝廷掏钱,还能给大清带来重视教育的美名。
何乐而不为。
于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李奇维的建议。
并且直接将奖励范围定在全国内,不单是广东试点了。
每个省的教育大佬们全都拍手称快,铆足最大的力气办好这件事。
建一所小学才几个钱,那剩下的钱岂不是都可以填补其他地方的空缺了。
如今大学是重中之重,欠额最多。
当这个消息传开后,那些有钱无名的人全都坐不住了。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啊。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校,而且还是官方认可的。
对于现在还是清朝的人来说,这种吸引力是致命的。
很多巨富之家都在摩拳擦掌,5万两对他们而言,和毛毛雨差不多。
不过,他们想要一个带头的人,谁知道官府说的是真的假的。
5月20日,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山河实业集团,以公司的名义,捐献广东省白银5万两。
并要求这笔钱必须用于教育事业,且需要定期公开账目,接受监督。
对此,广东布政使胡湘林,首先表达了对山河实业集团的感谢。
然后他公开表示,一定会将这笔钱用在教育领域。
十几天后,一所名为山河小学的小学在广州开建,所有人这才相信,朝廷这次是来真的了。
一时间,各种捐款纷至沓来。
李奇维也没有想到,有钱人这么多。
单单是广东省内的捐款,就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加上海外华侨的捐款,本次捐款的总量超过了两百万两白银。
这一下,可让其它省份的教育使们,眼睛都瞪掉了。
“老天爷,教育经费还能这么搞啊。”
大佬们纷纷发动自己的人脉,举行各种宣传会,就为了号召富人捐款。
此时,李奇维一个人坐在教育使司的衙门内,微笑着看向窗外。
义务教育从此刻开始实行,哪怕遇到很大的阻力,以国内的庞大人口基数,恐怕学生数量都能比的上欧洲一国的所有人口。
16年后,这批孩子就本科毕业了。
再加上这16年内,源源不断的学生,到那时,整个国内将拥有几百万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人才。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华夏的恐怖增长速度。
有了李奇维这个领头羊,国内的教育正式开始加速。
华夏崛起,已势不可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