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月燃明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五十三章 架构 3 双镜互照,十倍监察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阴阳相伴,忧喜相对。

有人欢喜便有人愁,群臣中有人寒意大盛,诸御史和给事中闻听皇帝之言却多是大感兴奋,兴奋迅速地盖过了惊愕。

大曌在都城朝廷中枢以下设置承宣布政使司,实际上就是道或称省,共有十三个,如山西陕西等,然后是府,再次是州、县,也就是俗称的都、道、府、县制,彼世华夏周边的东北亚、东南亚多沿袭此制度。虽有些州下辖县,但总体来说大曌州县平级,基本上就是都、道、府、县四级制。都城之下,第一级行政区划便是省级的道,所以大曌的御史通常也称为十三道御史,比如某某巡按山西,就被称为山西道御史,所以御史也被称为“道官”。

给事中则按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也就被称为“科官”,俗称六科给事中。

御史和给事中二者职责近似,大略来说,皆是以卑微的品级建言、监督,风闻奏事、弹劾高官,因此被合称为“言官”、“科道官”,都察院和六科也被合称为“言路”。

言路虽被皇帝重视,视为监察百官、保证清廉的重要机构,但在大曌,在“天启”之前,许多臣子除了大朝会是没有机会上朝的——通常的朝议,除了阁老、六部尚书、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寺卿、都御史及十三道掌道御史等人,其他四品以下官员是不能上朝参与的。

但是近几个月来皇帝每次都让四品以下的臣子上朝,这些臣子明显的感觉到了被尊重,这也让言官等低品官员们感受到了皇帝对臣子意见的重视——皇帝显然是要听到更多人的意见,也让自己的决策缘由被更多臣子们知晓。

在此变化的基础上,如今皇帝又要十倍地扩大御史言官队伍,显然,皇帝对臣子的声音、对言路监察的极度重视是确凿无疑的,皇帝加强监察、整顿吏治的决心也是确凿无疑,这怎不令他们兴奋?所以,此时皇帝虽没有提到六科,但六科的给事中们仍然一样的兴奋,毕竟科道并称。

秦世文、张素养、刘弘光等人则是寒意大于兴奋——虽然仍然面如平湖,更没有周围同僚身上的那些小小的肢体动作。他们知道这巨变背后意味着什么,却又不知道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毕竟九千岁的红人崔呈秀被免去左都御史是谁也没想到的。

兵科右给事中薛国观飞速的抬头看了一眼皇帝,一张圆脸微微抽搐了一下,迅即低头,恢复了平静,只有在向下微微眯起的肿眼泡中才能看到闪现出的兴奋,兴奋中掺杂着恐惧。那代表着他心中一瞬间闪现出的种种倒向另一边、向魏忠贤一系发动弹劾的主意。他很清楚,皇帝才真正决定着风向,而之前自己弹劾倒的东林太多了,敌人遍地。不过经过心中剧烈而迅速的交战,作为一个已经被大曌官场淬炼出来的文臣,他最后还是压下了种种念头,准备再看一看,绝不轻举妄动。

“微臣遵旨。”崔呈秀听到皇帝的任免决定,心中巨震,但也只能谢恩。皇帝近两个月的种种举动,已经让想保他的同党不敢多言,而他自己又不能多言、不能表现出贪恋权位。

“微臣遵旨。”房壮丽自然也是无异议的领旨。

吏部侍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房壮丽面无表情,让百官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他已经七十有二,当年的杨涟等人都是他所推荐,眼见这几年朝堂风云变幻,物是人非,崔呈秀成为左都御史之后更是如此,如今自己又已至如此高龄,本已经有辞归之意。心中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参倒魏忠贤一党,令诸君子沉冤得雪。今日见皇帝将李邦华和袁可立二人任命为南、北都察院的首脑总宪,内心欣喜,只觉朝廷有望、大曌有望、沉冤得雪有望,只打算散朝之后便找李邦华和袁可立二人聊上一聊,并未计较自身的安排。

“圣上,不知这两院具体职责如何划分?微臣历浅徳微,恐难胜任。还有,金陵百官的设置本为——”李邦华看了房壮丽一眼,说话有些迟疑。

李邦华的迟疑也是自然的,因为大曌官场这左右是有区别的:另有职务在身的,右都御史通常就是加挂衔,为实职官员增加权威;左都御史却通常是实职或至少是半实职。当然,天启此时的各部尚书、都御史都是数量繁多,远超以往,有些类似于彼世某些小学班级的全班班干部,尽是高级虚职。对于李邦华来说,崔呈秀被免他当然不在乎,而吏部侍郎房壮丽在他心里与崔呈秀是完全不同的,他并不排斥房壮丽挂着督察院左都御史的职衔。另一半的迟疑则在于,南边的朝廷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长江以北全部沦陷准备的备用朝廷,理论上不当裁撤,但这话如果说出来就显得非常不吉利。

另外,自家知自家事,他很清楚,自己在官场没什么根基,没什么门生故吏,骤然升为都察院总宪——左都御史通常被称为总宪——恐怕行事艰难,尤其是如此多的御史,背后关系难以想象的盘根错节。

见李邦华说话在前,同被任命的袁可立便没有再说什么,但看其神色显然也是一个意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咀嚼历史味道 大唐小说家 乱世长歌 快穿之惩治恋爱脑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你的寿命余额不足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荒野直播:环球冒险从群演开始 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