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最关键的,他已看出了这是一个局。
从贺停云提议于朝会之上公开庭审,到杨斌当众揭发,再到卢裕宣以退为进的两次谏言,到最后贺夔的临危受命,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所以杨斌带来的巨大威胁仍然存在,若他再次驳回卢裕宣的谏言,那么问题的焦点一定会再次退回到杨斌手中的受贿名单上。
所以从始至终,等在王霈贞面前的从来不是一道是非题,而是选择题。
二者择其一,再无转圜的余地。
满朝文武的目光聚焦到了王霈贞身上,无论他们能不能看清楚这个环环相扣的局是如何运作的,但不妨碍他们意识到,眼下的局面并不利于他们。
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掌握主动权,而是如同汹涌洪流中被裹挟的泥沙,被迫走到了如今这个局面。
这种被动和无力感,让他们感到恐慌。
可事已至此,王霈贞早已失去了选择的余地。
他无奈地垂下头,拱手道:“臣以为,此举可行。”
一锤定音。
由顾北柠提出的税关改革,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时此刻,或彷徨、或激愤、或不满、或焦虑的满朝文武,尚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命运,早已被千里之外的小小女子,牢牢握在手中。
这座帝国的基石已经被撬动,新的生机已然勃发。
……
事情的进展和最终结果大致如申远弗所预料,但却发生了一个意外。
昭仁帝派人秘密带走了杨斌。
表面上看,杨斌已被陛下钦赐毒酒,杀死于大理寺监牢,但其实,真正的杨斌,早已被昭仁帝秘密接走,牢中死掉的,不过是一个面容身形与之相似的死刑犯罢了。
至于昭仁帝秘密带走杨斌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猜想。
没有一个帝王,可以容忍臣子对他的愚弄。
所以,他一定要彻底查清杨斌手中的受贿名单,可能最终会碍于法不责众无法处置,但他必须保证自己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
随着新的政令的推行,原本查无此人的卢裕宣,一下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朝中新贵。
无论是三皇子一党还是太子一党,都在试图接近拉拢他,但这位新晋台院侍御史,却再一次展现出了游刃有余的政治智慧。
无论是哪一党的宴请邀约,他无一推辞。
但一旦涉及到“选择阵营”的问题,他的回答也只有一句——效忠于陛下。
所有迂回的试探在卢裕宣面前毫无作用,反倒帮他在昭仁帝面前稳定住了忠君爱国的良臣形象。
……
就在申远弗汇报事情进展的密信进入琅嬛苑的时候,昭仁帝责令澹台衍进京问话的密旨,也已经连夜抵达了金陵六皇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