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伏天以后,热浪持续冲击,酷暑笼罩着大部分地区。
在郑州南郊,有一片神秘的土地,四周高大的围墙,让人望而生畏。尽管没有电网,人们也会联想到里面生活居住着都是什么样的人。
骄阳似火,一切必须保持正常。管教正常,生产正常,安全正常,后勤保障更要正常。
这里,没有一棵大树,人员聚集,密度很大,现代工业生产也产生很大的热量。
到哪都是热的,呆在房子里吹电扇,仍然被热得头昏脑涨,这天还怎么出门?
李勃偶尔头脑清醒了一阵,突然想起,到今天为止,到所里报到已经整整一年了。
这一年来,仔细盘点一下,工作和生活的精彩,象天上的七彩虹,各种颜色纷呈;也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尝遍。
就说人的方面,遇见了李高飞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结识了冷士仪的务实肯干,在单位的最高层领导,也见识了不同的领导风格。曾副所长的勤勉辛苦,陈副政委的平易近人,两位副职象两头拉套的老黄牛,助力冷士仪拉着一所这辆重车奋力前行。
在中层干部方面,付四川主持生产科的工作,立足于稳,不敢闯,不敢试,思想保守,因循守旧,能守住摊就不错了。冷所长来了以后,去生产现场检查工作,对原来的生产项目不满意,果断出手,换了有工厂管理经验的牛长山,立马开足马力,上了绣花厂、织布厂和纸管厂,改变了所里生产落后的局面。
王学仁主任和颜正实主任是老成持重的代表,他们有老一辈的沉稳,也有老一辈人的固执。在单位,他们能够起到稳压器的作用。
韦友德科长就是一个堵漏的角色,所里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纰漏,都是他窜忙的时候。
大队的几个女大队长,是所里的台柱子,没有这几个主角,这台戏唱不好,甚至根本就没法唱。
李勃所在的生产科,人像走马灯一样的换,走了马喜林,走了韩来娣,来了王贵仁,来了张军杰,来了张天兵,“二张”像匆匆过客,住过店,过一阵,就收拾行李走开了。李勃和胡大庆倒成了坚守时间最长的人。
所里一直进行的改革,李勃成了自始至终的见证者,他还有幸成为改革“四人组”的成员,参与了所里机构改革方案的起草,中队升大队的变迁,内部人员招聘的轮转。但他自己,始终呆在生产科,就是一个干活的小办事员。
一年的忙碌,李勃就像一个小陀螺,一直有领导、同事拿着鞭子抽打,使他天天都在旋转、旋转,几乎一刻也不想让他停下来。
除了本职工作,做计划,干统计,写总结,还得兼职当采购员、销售员、广播员、电视管理员、值班员、报道员等几大员,不仅在所内忙,还得跑市内,跑长途。累呀,但李勃自己觉得,这是累并快乐着,比无所事事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