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师的夸奖让于华很高兴,有了他的指点,于华对自己走的这条道路更加清晰了。
“不用谢,其()
实你已经明白自己要走的路,我即使不说这些,想必你也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姜玉楼微笑着摆了摆手。
于华默然,也许吧,他知道其中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最起码节省了他探索的时间。
对于作家来说,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大多数作家的创作黄金年龄实际就在四十岁前,过了这段黄金时间,精力和创作激情都会大幅下降的。
沉默片刻后,于华想到自己想从姜老师口中得到的一个建议。
“姜老师,鲁迅文学院和燕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创作研究生班,我想进班学习,您觉得怎么样?”
这个事姜玉楼知道,作家研究生班学制是两年,今年九月份开学,恰好招了不少之前在文学讲习所学习的作家。
本来姜玉楼是想劝他放弃的,毕竟他一个作家,在创作的黄金年龄去上这个课用处并不大。
不过他望着一脸求知若渴的于华,以及毕业后就是研究生学历,劝他放弃的话终究是没说出口。
等到于华走后,姜玉楼喃喃自语道:“多学点东西其实也好,作家嘛,终极要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恰巧次月莫唁正式毕业,姜玉楼劝他上研究生班,还可以和于华做个伴。莫唁考虑片刻,便欢喜地同意了。
有了一大批优秀作家的稿子,极大地缓解了《最文学》对优秀稿件的渴求,也让姜玉楼有时间对《狩猎》进行一些更改。
倒也不是大的更改,用时也不长,终于在年底的时候,顺利的同广大读者见面了。
读者对他的作品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出来了。
要说他的创作速度,已经不算慢了。一年一部长篇,试问当今文坛,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但谁让读者都被他的创作速度惯坏了呢?
就像前世的网文,一开始日更四千都算勤奋,到后来几个大手子出来,日更上万根本不算事。这下好了,网文作者优哉游哉混日子的情况是一去不复返。
作孽啊!
总之,读者们发现《最文学》这一期有姜玉楼的作品时,说是奔走相告也不为过。
只是,当他们看到书名的时候愣住了。
《狩猎》?
难道姜老师写了一部关于打猎的故事?
他们怀揣着好奇心,翻开了作品业,这一看,他们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样,再也无法平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