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大会主持人是当时的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吴炳昌。
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当时的大赛上得以认识中国自动化学会的会长吴箐伟和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吴炳昌这么二位在当时中国自动化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对我日后的人生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
大赛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前来观摩大赛决赛的除了国家和省市教育系统的一些领导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大学的一些老师,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全国一些辅导站的辅导老师。
毕业设计大赛组委会还允许参赛选手的学校选派一些学生前往观摩助阵。
因此我所在的上海老湾区教学点有几十位同学前来为我加油。
决赛的场地安排在上海的“小剧场”,即原上海歌剧院实验剧场,由于剧场不是很大,作为答辩大厅的剧场内座位有限,因此来观摩加油的同学们只能在后排或过道上站着。
一眼望去,只见答辩大厅中坐着的,站着的,挤满了人。
我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z。
不知是她的目光如此特别,还是所谓的第六感觉,反正我总是能在芸芸纷扰的人群中感受到她的存在!
她的目光永远是那样的清澈和充满了期许——仿佛在等一个已经爽约上千年的挚友,今天,她那微笑的嘴角仿佛在说:“我相信你,加油!”
“
我是第一个上场的。
为什么安排我第一个上场?不知道。
也许,那天参加决赛答辩的四个项目中,只有一个是基于微型计算机的,而微型计算机那时还没有被列入大学的教育大纲,因此可能评委们出于好奇心而很想()
知道这个项目的成色究竟如何?
也许,在四个参加决赛的人中,我是唯一一个不是来自名校的,甚至不是来自一个正规的全日制高校,因此评委们好奇这样的一个人是怎么杀进决赛的?
答辩开始了......
答辩小组专家的提问一个接一个,问题也越来越专业。
我的回答也越来越流畅。
此时我的感觉我不是在进行毕业设计答辩竞赛,而是在解决一个个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我可以看得出,答辩小组对我的毕业设计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问了很多非常具体且专业的问题,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很多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问你最后一个问题:接下来你准备做什么?”一个坐着前排正中间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今后的打算。
“我要实现我的毕业设计!”我不假思索地答道。
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听了我的回答仿佛怔了一下,他可能没有想到一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个非正规大学的专科毕业生居然会这么执着地想去实现自己的毕业设计,而且还是一个采用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毕业设计!
不过,这位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的一怔也只是刹那间的事,他马上又接着问道:“中国现在还没有微型计算机,你怎么去实现你的毕业设计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沉思了起来,此时台下鸦雀无声,确实,这位老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当时中国没有微型计算机!
此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上海,复兴坊,194号门口,一个戴着瓜皮帽小男孩在玩塑料球,旁边一个理着短发的小男孩在看,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真诚的眼神,看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一看就是一个永远不会欺骗你的人,此时他那深蓝碧青宛如湛蓝海洋的眼睛流露出对戴着瓜皮帽的小男孩手中的球充满羡慕的目光。
“给我玩几下”理着短发的小男孩终于忍不住了,对戴着带瓜皮帽正在玩球的小男孩说道。
“不给你玩,我的球是香港的!”带瓜皮帽的小男孩闻言,把球紧紧抱在胸前,傲气地说道。
这时,194号的门开了,走出一位衣着朴素而得体的少妇,对着理着短发的小男孩叫道:“吃饭了。”
理着短发的小男孩听到母亲在叫他回家吃饭了,就赌气地对带着瓜皮帽的小男孩说道:“不给玩就不给玩,有什么稀罕?我家也有球,美国的,是世界上最好的!”
说完,理着短发的小男孩跟着他的母亲走进了194号的大门,来到了底层的厨房,厨房的东面和北面各有一个煤气灶,东面的煤气灶的右侧是一个水槽,水槽的右侧是一个高脚的切菜板,厨房的西面放着一只碗橱,西南角上放着一张饭桌,饭桌上放着一碟炒青菜,一碗炖蛋,还有三碗米饭。
坐下后,衣着朴素而得体的少妇没有马上让理着短发的小男孩吃饭,而是一脸严肃地对理着短发的小男孩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我,我...没说什么。”理着短发的小男孩看着衣着朴素而得体的少妇紧绷的脸,有点害怕,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于是委屈地结结巴巴答道。
“你说什么你家的球是美国的?还是世界上最好的?难道美国的就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吗?!不要忘记你是一个中国人,有本事,将来你长大了也去造一个球,比美国的还好!”
这个理着短发的小男孩就是我,那个衣着朴素而得体的少妇就是我的母亲。
我()
的母亲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谈家桢的研究生。
那时我只有6岁,当时我母亲的这番话,虽然我不是全懂,但却被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里,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中国人不应该比美国人差的种子。
“
想到这里,我用一种坚信不疑的口气对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专家说道:“将来会有的!”
我的回答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微型计算机,但将来一定会有的!
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没有预料到我会这样回答,只见他扭头看了一眼坐在他左侧的另一位有点秃顶的中年专家。
只见有点秃顶的中年专家朝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会心地笑了笑,微微点点头。
这时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转过头来,看着我,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突然鼓起掌来,他的掌声带动了其他在场的答辩专家,最后,整个会场都鼓起掌来......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胖胖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和他旁边的那位有点秃顶的中年专家都来自当时中国自动控制领域的权威专家吴箐伟领导的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正在筹备一个采用051的国产微型计算机应用攻关项目——上海天厨味精厂的味精发酵过程的微型计算机控制。
而051就是中国第一代八位的仿制微处理器!
......
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答辩,大赛落幕了,评判的结果非常出人意料:由于四个毕业设计都非常优秀,而且答辩也都非常完美,因此大赛不再区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而是这四个毕业设计全部是第一名!
后来我才知道本来从参加大赛决赛的项目的先进性和难度以及答辩的情况来说,我的项目应该是第一名的,但当时前来参加决赛的,除了我是一个来自“中央电大”的专科生,剩下的三个全部是国内顶尖一流名校的本科生!
这下让评委们犯难了,因为:
如果是这些国内顶尖一流名校的项目得了第一名,那是正常的——众望所归;
但如果让一个来自非正规大学的专科生得了第一名,全国这么多的顶尖一流名校本科生居然比不上——这让整个教育系统情何以堪啊?!
所以最后评委们权衡再三之后,干脆来了个全部都是第一名!
然而对我来说,比第一名更重要的是,这次大赛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亮相”——没有之一,当然这是后话。
我站在大赛领奖台上,我的目光则在台下的人群中搜索着,我看到了远处人群中的z,她烫着短发的头上扎了条白底内嵌一缕红色丝线的绸带并优雅地系了个蝴蝶结是那么地显眼,她的目光中散发着从未有过的异彩,仿佛在期许中又多了一份欣喜和赞誉......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下章看点】
马上要毕业了,x决定利用这毕业前的一段空闲时间邀z一起去北惊玩......昆明湖上、万寿山下,x和z二人讨论起了爱情究竟是什么......他们会“私定终身”么?
讨论中,z说了一句话,当时x并不理解y为什么会说这么一句话,遗憾的是:直到毕业后,x才知道了当时y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但为时已晚......z说了一句什么话?
欲知详情,请见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