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此时朱棣大怒,一边怒骂自己大儿子和孙子怎么会有这样的脑--残-后代,在怒骂近一个时辰后,徐秒云看着朱棣消气以后,静静的喝着茶。
在一阵冷静以后朱棣看着淡定喝茶,一阵无语,说道:“那我大儿子皇帝作的怎么样?”
“真的想听?”“难道,他这小子是昏君?”朱棣捂着胸口一阵心脏痛!
“昏君到也不是,不过……”
“不过什么?”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
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
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朱高炽监国)。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侍,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明惠宗朱允炆的许多旧臣,***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
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的延续打下基础。
朱棣第三次亲征漠北之战期间,由皇太子朱高炽监国,由蹇义、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时间为七个月。
永乐二十一年七月至十一月,朱棣第四次亲征漠北之战。命杨士奇等人辅太子监国,时间为四个月。
永乐二十二年四月至七月,朱棣第五次亲征蒙古。七月,朱棣去世于榆木川。出发前命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时间为四个月。
永乐二十二年,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病重前的朱棣发下遗诏,将帝位传于皇太子朱高炽,同时赐朱高炽玉押曰“人主中正”。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秘不发丧,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此时稳住局势是朱高炽的首要任务。朱高炽受命后,立即采取一系列行动。
由于朱棣北征,故军队精锐具随其行,而驻扎在京师的兵士多老弱。为了保卫京师安全,八月四日,朱高炽立即遣书谕随征的宁阳侯陈懋、阳武侯薛禄,命其率领原随驾精壮马队三千里驰回京。
充实京师军队,稳住内部局面的必然举措。五日,再命附马都尉沐昕掌南京后军都督府事,命太监王贵通率下番官军赴南京,镇守宫中诸事。最后,召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同议合行典礼”。
直到皇太孙朱瞻基迎接到朱棣遗体,方公开发丧。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炽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
后世戏称高炽大帝镇明朝,朱棣乃是洪熙帝的征北大将军而已。
朱高炽即帝位之初赐蹇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刻着“绳愆纠缪”的银图书时,表示“军国之务重,须卿等协心賛辅,凡政事有阙失,或群臣言之,而朕未从,或卿等言之,朕有不从,悉用此印密奏以闻……君臣之间尽诚相与庶几,朝无阙政,民无失所,而朕与卿等皆不负袓宗负托之重。”
朱高炽理想的明廷应当是“朝无阙政,民无失所”;朱高炽也是按着这一目标,实施着他的治国之策。朱高炽刚即位便命杨士奇草诏,主要有“下西洋宝船、云南取宝石、交趾金珠、撒马儿等处取马,并采办烧铸进供诸务,悉皆停罢。”
在朱高炽一系列改革。升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为太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右侍郎,俱仍兼前职务,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升前右春坊大学()
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为通政使司。
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朱高炽采纳夏原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洪熙元年四月十六日,朱高炽定北平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