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击退官军,并拿下成皋后,开始开仓济贫,一时从者如云,实力大增。
到了六月的时候,他已经先后攻下周边罗山、真阳、确山、叶县等地区。
同月,方国珍击溃了江浙行省的军队。朝廷对方国珍这个墙头草无可奈何,又开始试图招安他。
由于刘福通、方国珍两股势力在军事上节节胜利,再加上受“黄河石人一出天下反”歌谣的影响,各地反元的起义迎来大高潮。
到了八月,彭大、赵均用、芝麻李三人响应刘福通,在徐州起义,拿下徐州城,并向四周扩张。
当月下旬,徐寿辉、邹普胜、彭莹玉、倪文俊、陈友谅等人接着在罗田起义,很快占据蕲水、黄州等地。
后来,明玉珍在随州,布王三在南阳,孟海马在襄阳,邓南二在瑞州,郭子兴、孙德崖等人在濠州,也先后起义。
这些起义军中有不少白莲教徒,受韩山童、刘福通的影响,大多头戴红巾。因此,元廷把他们都称之为红巾军。
但实际上,这些起义军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各打各的。
在初期,以刘福通、徐寿辉两股起义军的实力最强,声势也最大。
其中,徐寿辉的起义受彭莹玉和尚的影响更大一些。早在这次大起义的十三年前,彭莹玉和大弟子周子旺在袁州,组织六千白莲教徒起义反元。
但这次起义,结果是失败了。周子旺被杀。彭莹玉领着残部突围,带着周子旺的女儿周芷若隐姓埋名,以逃避官兵的追杀。
但这些年来,彭莹玉可一直没忘记反元的志向,又发展了一大批信徒。徐寿辉便是其中之一。
彭莹玉见徐寿辉相貌非凡,在当地威信极高,还做主把貌美如花的周芷若,嫁给徐寿辉,鼓励他起兵反元。
正好,刘福通在颍州起兵成功。徐寿辉受其鼓舞,见状便在三个月后也起兵反元,并在当年十月正式称帝。
虽说韩山童、刘福通和彭莹玉、徐寿辉这两支队伍,起义之初都是以白莲教徒为班底,但却是一个牌子,两套人马。
大家完全谈不上是朋友,只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元帝国,而暂时相安无事。
两者的宣传口号也不大相同。韩山童、刘福通说的是“明王转世”,而彭莹玉、徐寿辉说的是“弥勒降生”。
当然,明王和弥勒是同一个神灵,只是形态不同。弥勒佛生气后,就会变成为大轮明王。
韩山童还对外宣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高举大宋的招牌反元。
而彭莹玉、徐寿辉起义晚了三个月,发现“大宋”的商标已经被人注册了,索性便自立为帝,国号“天完”。
“天完”就是在“大元”上面各加上“一宀”,意思就是我徐寿辉不但要骑在你大元头上,还要给你大元一个盖帽。
正因为刘福通和徐寿辉有诸多区别,习惯上把各路红巾军,区分为北方、南方红巾军两大派系。
像彭大、赵均用、芝麻李、郭子兴、孙德崖等人虽然各有各的地盘,各带各的军队,但都遥尊刘福通迎立的“小明王”韩林儿。
而明玉珍、邓南二等人则遥尊徐寿辉为皇帝。明玉珍后来就干脆加盟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听他指挥。
唯独方国珍这个墙头草,他不属于红巾军系列。他单飞。
这些起义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地盘稳固,建立割据政权之后,开始拉拢地主、豪强、士大夫阶级加入一起干。
比如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胡惟庸、李善长都是加入起义军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在发展初期,由于缺钱、缺粮,绝大部分起义军都采取()
劫富济贫的方法,来吸引海量的流民、贫民加入。
比如,徐寿辉等人起义后,公然喊出的口号就是“摧富益贫”。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主豪强害怕起义军侵犯到自己的利益,纷纷打着保乡、勤王的旗号,自发组织\"义兵\",来帮助元帝国对抗起义军。
发展到后来,这些地主豪强支持的势力,逐渐发展成为元廷指挥不动,但又主动对抗起义军的割据势力。
实力较强悍的有孛罗帖木儿、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陈友定等人。
他们类似于黄巾起义时,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诸侯的董卓、孙坚、公孙瓒、马腾、刘备等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
天下大势风起云涌时,我依旧在监察黄河治水。当一个又一个惊雷炸开之时,贾鲁听到后十分震惊,而我心里却乐开了花。
至正十一年十一月,黄河治水功成。在举行告祭河伯的仪式后,我和贾鲁便双双回京复命,并献上《河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