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苦笑一声,道:“如今城内城外敌军加起来不下两万人,兵力已与我等相若,强行攻城已是不可能之事。
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吾原以为能兵贵神速袭孟达于旦夕之间,哪知诸葛亮早有防备,援军已至,胜机已失矣。”
“都督的意思是我等已无能为力,不如就此撤军?”一位偏将不甘心地问道。
司马懿道:“战机已失,不可强求,东三郡终将不复国家所有。众将听令,今夜早早埋锅造饭,撤回宛城,不得有误。”
“诺。”众将应道。
司马懿又道:“少微,汝留一下。”
入夜,城外大寨,马谡一面遣人与孟达通联,一面派探马前往对面魏营打探消息。
忽地探马回报,说是魏军一更点灶、二更烧火、三更造饭,现已食过晚饭撤军往东投去,只留一空营耳。
“子均,司马懿这是想跑啊,汝以为我等是追还是不追?”帐内,马谡对王平问道。
王平答道:“参军,如今我大军已与城内孟达相联,掎角之势已成,司马懿已无力破城,东三郡尽归吾手矣。既然现在魏军已然退走,不如放其离去,我等只消守住城池,就是大功一件。丞相那里,亦可安心回复耳。”
“哈哈,子均之言太过谨慎矣。”马谡笑道:“吾之所以领兵前来,不仅是为增援孟达,而是为了大破司马懿。现在此贼已胆惧遁走,若不乘胜追击,岂非坐观魏军安然撤退乎?”
王平问道:“那依参军之计?”
“依吾之意,立刻领兵衔尾追击,务要大破司马懿。”马谡傲然道、
王平拱手劝道:“参军不可,那司马懿深识兵法,焉能不留兵阻击。我军追去,必中其埋伏耳。”
“子均之言,太过小心。兵法云一鼓作气,二而哀,三而竭。今我将士连战连捷,士气正旺,正是大破敌军之时,岂能因胆小而怯大战?君勿复言,吾意已决,当速遣大军追杀魏贼,不得迁延。”
王平轻叹了口气,道:“既然参军主意已定,平就不再劝了。不过某以为仍不可追,请留一军予我以为后应。再作书遣往城内,请孟将军派兵接应。”
“那就依汝,若是大破敌军,须分不得汝功。”马谡见王平仍固执己见,不耐烦地说道。
计议已定,马谡当即点起兵马亲自前去追杀魏军,只留三千军予王平,以为后路。
是夜,天晴云散,明月高悬。马谡领着大军疾驰追赶司马懿,听得前面人声大作,当即明白已追上魏军。于是下令,众军追上,击杀魏贼。
哪知才转过山口,就有两彪军马从左右山上冲出,火光冲天、杀声大起,马谡旋即被围在中间,来往冲突,皆不得出。
“悔不听子均之言,吾命休矣!”眼见魏兵越围越多,马谡仰天长叹。
对面山坡上,司马懿勒马驻停,见得山下蜀军奔跑不得,令旗一挥,命众军放开一条道路,让马谡领兵向上庸逃去。
原来,司马懿并未真的放弃收复东三郡,而是设计诈退打追兵一个埋伏。现在又假意放开追兵,准备驱赶着马谡败军冲开上庸城门,一举扭转战局。
行不多时,忽有一彪军马从斜地里杀出,拦腰截断魏军追兵,奋力厮杀。原来正是王平领兵到来,恰好救了马谡,与其兵合一处,反杀回去。
司马懿见状,眉头一皱,暗自惊道:“马谡这厮竟然还有后手。”不过他眼见汉军兵少,当即领众将努力向前,务要一战打垮汉军。
黑夜之中,两军混作一团,各自厮杀。一个奋力抵挡,一个竭力掩杀,兀自搅在一处、不分胜败。
司马懿正踌躇间,汉军后方又有一彪()
军马杀到,为首大将正是孟达本人。他得了王平通知,正好领兵出城接应。
马谡王平得了援军,士气大振,率兵反击,打得魏军连连后退。司马懿见自己最后的死中求活之计已然不成,旋即传令退军,向宛城投去。
马谡等人也不敢深追,各自引兵还城,休整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