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决定对赵学宁投以真诚的期待。
至于马雷克,更加在意这样的未来,以及赵学宁对他说过的那个目标。
首相吗?
如果那些虫豸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马雷克心中的野火开始炽热的燃烧了起来。
少顷,铁三角开始讨论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关于缅甸的事情,康沃利斯关注了有一段时间了。
“关于缅甸内乱的事情,好些缅甸人来我们这里求购火枪火炮,之前我提议可以介入一下缅甸内乱,试探一下缅甸的实力,你们公司内部商量的怎么样了?能提供一些帮助吗?”
艾利斯闻言,点了点头。
“有生意当然要做,能赚取利润的事情,没人会拒绝,至于向缅甸发展……我是支持的,公司里还有少数人怀有疑虑,认为缅甸的气候环境过于恶劣,不适合我们发展。”
“只要东印度公司能提供一些支持就行。”
康沃利斯点头道:“那么好的机会,我可不能就那么眼睁睁的错过,如果能获得一些缅甸的财富和人力物力,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康沃利斯喜欢钱,需要钱,因为这是他返回伦敦中枢的必备物资,没有钱开路,就没有足够有影响力的人会为他说话。
但同时,他也需要一些实打实的功绩。
如果能打一些胜仗、扩大一下英国的殖民地范围,也会大大增加他重返权力中枢的可能性。
这个年代,印度还没有成为【女王桂冠上的宝石】,并不是什么好去处,遍地原始丛林,对于他们的开发也会造成很严重的阻碍,想要让这里真正的发展起来,能够向英国输血,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经营才可以。
作为对兰芳的回馈,东印度公司在积极推动与缅甸的军火贸易的同时,也开始将更大数量的硝石装船运到广州,交给兰芳方面,由兰芳工业部官员在刚刚建立起来的火药工厂内进行火药生产,并且及时提供给前线部队。
战争的胜利,是需要通过大量资源的投入堆砌而成的,火药作为最重要的战争消耗品,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非常之重要。
尽管眼下兰芳军队已经进入了一个休整期,但是对于内部叛乱势力的剿灭和新兵训练来说,火药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火药的消耗量还在持续增加。
兰芳的战果也在不断的增加。
且不说七省清军被团灭、七省城池基本被兰芳全部控制,通过对地方上那些牛鬼蛇神们的剿灭,兰芳政权对地方上的控制力也大大增加了。
七省之地以莲花神教为代表的一系列宗教势力、地方团体势力被兰芳军队连锅端了不少,被绞杀的人很多,兰芳军队强悍的武德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当地人所知晓。
这种事属于直接一杆子捅到底的武力展示,和当年清军在江南大规模杀戮的作用有那么一些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在具体行动方式上,兰芳主打一个“王师之风”。
对普通民众秋毫无犯,对阴谋作乱者斩尽杀绝。
强烈的对比感不仅让原本感受不到兰芳这个政权存在的底层老百姓感受到了兰芳政权的存在,也让他们发现兰芳军队和清军之间最大的不同。
他们经过的地方,没有烧杀抢掠的事情发生,他们的军纪很好,没有打扰民间。
这种千古奇事居然也能出现吗?
兵灾是能和自然灾害相提并论的恐怖存在,而兰芳军队作为一支外来的、绝大部分带清子民都不知道不了解的军队,却能做到秋毫无犯。
在这个前提之下,凡是兰芳军队经过的地方,当地人都对兰芳军队的所作所为表示赞许。
但是与此同时,兰芳军队也没有吝啬武力的展示,在剿灭当地作乱团体、俘获战俘之后,兰芳军队会把他们带到最近的城市,在闹市区进行处决。
这些违抗兰芳政府命令的人,阴谋作乱趁火打劫试图发国难财的人,兰芳政权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然后,斩首。
血淋淋的人头和严明的军纪是兰芳军队所进行的双重展示,这种展示之后,就算兰芳军队无法在当地驻军,离开之后,当地民众也不会升起反叛之心了。
自此,从九月底到兰芳八年的十二月,京师、江宁两处战场打得如火如荼,但是兰芳控制下的七省之地却以很快的速度进入了一个恢复和发展的时期。
赵学宁一边协调兰芳官员和本土官员之间的关系,采取兰芳主官、本土辅助的方式搭建地方临时政府、推动安民政策。
一方面也加急训练军队,准备将更多的军队投入战争、防卫任务当中,更加明确的宣示兰芳的存在感。
到十月底,第一阶段训练的十万军队在广州已经完成了三个月的加急特训,而第二阶段在长沙地区投入集训的五万新兵才刚刚开始集训,效果不显。
但是不管怎么说,十五万新兵的训练任务已经全面展开,兰芳陆军的扩编也正式进入了实操阶段。
为此,赵学宁召开了军事会议,正式宣布陆军扩编,也同时宣布把暹罗新军改编为兰芳正规军。
原本兰芳的七个正规兵团加上暹罗新军的五个军,构成了十二万的兰芳正规陆军力量,除此之外,十五个新兵兵团也纳入了兰芳正规军的序列之中,组成了第十三到第二十八这十五个正式兵团。
除此之外,赵学宁还决定发展一下“民团”这个概念,使之成为一定时期内兰芳国内重要的军事辅助力量。
当正规军在前线鏖战的时候,民团就会成为地方上实际上的驻防军,而当前线需要兵力补充的时候,民团就是最优秀的兵员。
民团的存在使得兰芳的三省攻略非常顺利,明显顺利于后来的四省战争,所以赵学宁宣布把民团的概念引入兰芳军队中,使具有地方民兵性质的民团成为受到兰芳国家认可的半官方组织。
在七省战争获得胜利的基础之上,赵学宁决定顺势调整一下之前的一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