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岱睁开眼睛,心中隐隐犹有极大疑惑,正欲开口,解空老和尚又领着他进了寺西侧的罗汉堂。
杨岱看着身边的无数尊罗汉像,诸尊罗汉神态各异,或盘腿踞坐、或仰卧酣睡;或垂手低头、或拈花微笑……
不少罗汉面相慈祥,栩栩如生,更有几尊面容威严、气势凛冽,给人一种不可冒犯的感觉。
杨岱见此雕刻佳艺,不由暗自赞叹工匠的巧夺天工之能。
杨岱慢慢走至一尊罗汉前,在此罗汉像前略一驻足,杨岱身表气机一动。
竟隐隐察觉罗汉像与自己有某种联系,似乎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就好像自己在抚摸它一样。
再观这罗汉自大神情,杨岱始对佛宗方便面的心境修行有所了悟于心。
这罗汉身边被六个童子围着,这六童子有的捂着罗汉的嘴巴,有的用布条绑住罗汉的手臂,有的将香插入罗汉鼻孔之中……
稚憨天真之态油然而现,让人不禁莞尔。
“大和尚有童稚心,方能得道。”
杨岱呵呵一笑,旋即收敛心神,朝这位罗汉拜了三拜。
“杨居士,这名叫六戏弥勒,指的是蒙蔽其眼、耳、鼻、舌、身、意,不受外邪侵扰,方能一心向道。”
杨岱猛然停住脚步,就在庭院里默默立着。
瓦蓝的天空上,几缕白云自在随心地漂浮;烂陀寺不知何处传来一阵钟声,敲响着,便带走了几许尘埃。
不知过了多久,杨岱才回过神来,轻声吟诵道:
“观自在菩萨,行者三昧惟聋则不闻声,惟盲则不见色,惟喑则不音言,惟垢则不染,故能舍弃一切外物,得见五蕴皆空,证得大自在。”
旁边的解空老和尚见身旁的少年已通门窍,合什一礼道:
“阿弥陀佛,看来居士已悟行者三昧坐禅经,善哉!”
“曾经道门龙虎山的张老天师问菩提院的龙树圣僧,后佛学东渐,经朝廷焚寺毁宗之苦,日渐衰败,又自道家返取其粹,如此生理循环,便是若至乎?”
杨岱此时似乎意游身外,面皮上泛起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嘴唇微微动着,继续念道:
“人徒知伪得真,不知其所以来,亦无所所求,亦无所思虑,故曰空空,空空亦空。”
“既空,何来妄执?既妄执,何来坚持?”
杨岱越念越是深邃,声音飘渺缥缈,让人不知不觉陷入其中。
而当杨岱话音落下,他忽然嘿嘿笑了起来,笑的像个孩子。
很多年后,烂陀寺的六戏弥勒像成了佛门修行人朝圣之所。
之所以如此,全是因为有个叫杨岱的先生曾经在这尊佛像前驻足沉思良久。
然后呵呵笑了数声,入烂陀寺禅房不食不饮,闭关三日,再出关时,已有所得,并参悟出一句偈语:
“行者空空亦空,不见其形,不闻其声,不识其貌,不触其象,不知其义,乃是若至。”
佛门认为修行的万法源头
它是什么
他是救济
对吧
所以这个词叫济公
济公这个词有秘密
所以说济了吗
济公
济了谁
济公
到底济的谁
济公
那济你了吗
济公
济我了吗
济公
济他了吗
济公
难济天下之苦哟
这便是杨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