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无人机的性能
李国成命令小一边锻炼运动能力,边控制无人机飞行,继续优化飞控算法。
此时的他又开始考虑,怎么给无人机设计一个眼睛。
有了成熟的机器人ccd镜头,只是对外观进行加强设计,就变成一个可上下左右90度转动的眼球,扫描角度190度。
把镜头安装到无人机上,整个无人机的重量才1200克。
李国成带上小一、无人机、2个专用笔记本(cpu是鲲鹏2000同款),开车来到京都北部的一个山区。
直到汽车难以行走,才锁好车门,徒步向山区走去。
来到一个群山环绕的狭长峡谷,他绕着周边走了一圈,没有发现人迹,才放出小一和无人机。
命令小一在周围100米范围的沙土地上练习奔跑和跳跃,速度控制在10公里/小时。
然后他打开笔记本,放飞无人机,直接用电脑连接遥控器,开始控制无人机飞行。
半个小时后,得出了如下数据:
1、最大飞行高度大于5000米;
2、最大平飞速度大于50公里/小时;
3、最大起飞重量小于5200克;
4、巡航速度大于20公里/小时;
5、续航时间大于45分钟(载重2000克)。
由于机身太轻,在高空容易被气流带动,好在飞控算法优秀,很难持续失去平衡,所以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李国成把无人机的电池更换后,重新把无人机起飞,保持在高空1000米处悬停,监视周边。
他把笔记本的监控程序打开,与无人机视野对接,如有物体入侵,就会给出报警提示。
然后拿出另一个笔记本,和小一建立微波通信,接收小一的状态信息。
检查了一遍信息,发现一切良好,就命令小一进行冲刺。
直线速度居然高达28公里/小时,平均速度22公里/小时。
然后就命令用平均10公里/小时的速度挑战复杂地形,比如,碎石、小水沟、大石阻路、梁坎等复杂地形。
无数次跌倒,无数次修改运动算法,无数次重新飞奔。在半个小时后,意外还是发生了,在跳跃一个土坎时,右前臂触地时被折断。
看到回来的小一,全身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到处是擦伤、凹陷和弯曲。
重新给小一换了一副身体后,重新开始测试。
中途给无人机更换了4次电池,小一总共损坏了3副身体,结果才让李国成满意。
回到实验室,他又开始改造六足机器人。
把机械陀螺仪直接用半导体陀螺仪替代,这样就多出了半个电池组的空间。
他对内部重新进行了规划,控制电路进行了重新设计。一是增加了三个方向的半导体陀螺仪和无人机遥控模块;二是改变外型,便于放入脑袋。
在实验的过程中,李国成发现脑袋因为安装了减震部件,震动动能最小,在翻滚时,脑袋反而更容易保护。
这样,身体里也可以空出更多的空间,便于进行改装。
李国成的第一个改装就是两只触手,可以折叠到背部,需要时再伸出。
背部后边有个自动弹射口,可以把无人机直接弹射到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