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三合一大挑战其实主要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对于发生过程中的音的感受。
音乐的起始是人声,先有声乐,才有器乐。
台下响起阵阵轻笑,确实像。
答案是一定的,因为音乐从诞生伊始就不是机械化的。
虽然得到了尚方宝剑,可马昊还是不敢造次,黄妈不点头,他可不敢动。
如果不是x老板今天单独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分析,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三种要素合力构成了音符在时间中的流动,只有三者合在一起,才能作为音乐情感表达的载体。
比如小北刚才唱的那一声,让人一听就知道这个音很紧张。
十分钟一晃过去,随着孩子们全员回到教室,x老板接过宋康的位置开始上课。
x老板落指:“dol!”
太多的或许,或许李安并没有想太多,只是随口举个例子。
所以x老板奢望用这样一种方式,在这些幼小心灵的土壤里埋下一颗小种子。
然而把这句话反过来,就是真正的现实了。
“噹——”
孙立文:“李老师和吴老师,你们?”
嗖的一声,跟着刘丰瑞的屁股后头,小胖子风一样地窜了出去。
许多大师穷其一生都在为其钻研。
x老板:“我看这孩子今年老实多了,去年那是皮得要命。”
现在的音乐教育偶尔本末倒置,老师们会一遍又一遍和学生强调钢琴上的中央c是dol,然后孩子们记住了。
久而久之,孩子们只要按下中央c,无论在哪一架钢琴上,都会认为自己听到的是dol。
关键在于他们如何去想象。
可以说情感表达在音乐表演中是终极课题。
x老板一直崇尚在钢琴教学中融入唱的环节,他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唱得出、唱得准。
“开始。”
即将进行的第二项训练则是要训练孩子们体会音高的奥秘。
孩子们再次齐声:“dol。”
这一次有钢琴的音高作为参考,孩子们音准来到同一高度,效果比起刚才提升了至少两个档次。
此刻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不仅仅是一个武艺超群的高手,同时还给大家展现出一位充满幻想色彩的导师形象。
谁不喜欢和这样的老师上课呢?
只是他们今天的任务还未完成。
孩子们听话地各自闭上了眼睛,整个教室漆黑一片。
第一部分由x老板讲大课,第二部分由每位老师带着一个小队单独做训练。
孩子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闭嘴,教室安静下来。
音的长短、高低、大小。
孙立文:“我带五组。”
x老板点点头,接着将老师们聚到了一起。
课程分为两部分。
两人正说着,宋康凑过来,“咱们分配一下任务吧?”
x老板话音落下,大屏幕出现了一张五线谱。
这太简单了!孩子们齐声大唱:“dol!”
这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dol。
一套来自唱建立起的音高概念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不少孩子心中已经隐隐期待李安老师之后的公开课。
“这个dol像不像一个腼腆的小女孩。”x老板问。
“马昊!”黄楚贤叫住马昊,厉声质问:“你去干吗?”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请看大屏幕。”
这话是在“讽刺”演奏者没有技术。
根据他这些年的观察与各地基层老师间的交流,他发现大多数老师的教学习惯还停留在二十年前。
宋康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空了一大片。
依靠唱准音来建立的音高系统,远比倚靠任何乐器建立的音高系统都要可靠。
“dol!”
即节奏、音高、音量。
这就是如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拥有完美技术者千八百,如同产在一条流水线。
你弹的啥啊,全是技术。
谁知道。
多数孩子平日里多以弹为主,涉及到唱的部分相当有限,这就造成孩子们对于音高产生一种高度机械化的认识。
x老板:“很好,现在我们再想象一个画面,一根马上要被风熄灭的蜡烛。”
可如果让小北弹呢,小北一定弹不出来这种感觉。
“第一个音是什么?”x老板问着坐到钢琴前。
另外唱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是为了建立音高系统,很多老师在给孩子处理音乐的后期过程中反复强调三个字——歌唱性。
x老板见状,“我们这样,大家把眼睛闭上。”
不是有句流传甚广的玩笑话吗——你弹得啥啊,全是情感。
音高参差不齐的dol融合到一起,成为一声略显刺耳的“和声”。
五秒过后,x老板发令枪似地再次弹响一个dol。
接下来的课程里,孩子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唱”中体会真正的音高感觉。
受教了受教了,李安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看看如何更好地把唱融入他的钢琴教学中。
马可脑海里,既然火苗没有被风一下熄灭,至少说明风不是急促的风。
有了想象,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将情绪带入其中,然后唱了出来。
老师们之前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孙李文也提出了相似观点,先唱再弹,唱好才能弹得好,这是星宇钢琴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勇敢的男生?这可怎么唱?
“dol!”孩子们再次齐声。
只不过这次大家下意识的都用了较轻的声音,所以合在一起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柔。
所以唱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一个孩子音高概念的基石。
“很好,大胆地唱。”
紧接着,教室里童声一片。
-
同一时间,烟市火车站。
宋怜两口子刚刚登上动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