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关灯
护眼
第199章 你愿意帮朕背黑锅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彭义斌激动的热泪盈眶,他不怎么会说话,反正就是感觉皇帝人很好,和皇帝谈的来。

赵与芮最后又问,东平守将是谁?

彭义斌说是严实,原金人,先降蒙古,又降了他。

赵与芮脸色微变:“这种人朝三暮四,不能信任,他上次能降你,将来还能降蒙古?”

“你要么除掉他,若是不愿意,让他去守临清,东平一定要换成你的人,所有兵马,要用你自己人。”

“末将遵旨。”彭义斌还是心软,心里只想着把严实调防临清,也没想除掉严实。

临走前,皇帝让他回山东后,配合赵与芮的人训练整顿兵马,逐步消减严实兵权,修固青州,济南等地城防,屯田养马,做好备战。

彭义斌一一答应。

——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为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后世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于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将吴玠收拾残兵,屯据和尚原,刚立好栅寨,金兵已至原下。

有人劝吴移屯汉中,保住入蜀之关口,吴认为:“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果然打败了来犯的金兵。

次年五月,金没立郎君及别将乌鲁折合,分两路入寇,吴派吴璘、雷仲等,将劲兵用“驻队矢”迎敌。并用骑兵断其粮道,共交锋三十多次,完颜宗弼中箭而败退,此役宋军大胜。

南宋因为牢牢守着大散关,奠定了后面的绍兴议和的地界。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成为两宋在靖康之耻后的另一个耻辱。

大散关身为关中四关,从中原进蜀必须要走这里,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支撑着南宋在秦岭北部的防线。

但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关键还是要看守关的人是谁。

吴阶吴璘在时,金兵不能破关。

但前几年金兵来攻,守将王立不战而逃,直接弃了大散关,之后拖雷来了之后,又被打破了大散关,牢不可破的大散关,变的像菜市场一样,谁都可以进来。

正因为知道大散关和四川的重要,赵与芮掌权之后,立刻撤换了原四川制置使,史弥远的心腹郑损。

赵与芮对郑损毫无印象,也不知道他才能如何,但郑损是史弥远心腹,而且崔与之是南宋名臣,他肯定优先使用崔与之。

而历史上正是郑损这废物放弃了关外五州,让拖雷轻易的打破了大散关。

所以赵与芮阴错阳差之下,反而是换对了人。

但现在的问题是,崔与之已经不年轻了。

宝庆元年六月。

年近六十七岁的崔与之,在两个年青人的搀扶下,站到大散关的城头。

历史上崔与之八十多岁还去平叛,所以这会精神还是不错。

但大散关海拔一千两百多米,他爬上来后,也有点气喘吁吁,站在原地半天没有说话。

扶着他的两个青年,正是孟珙和孟璋兄弟俩。

此时崔与之正眺望大散关,他身边是孟珙兄弟,身后是大散关守将,准备将张宣。

几年后,拖雷派速不罕借道入川,正是已经升为沔州都统的张宣,怒斩来使,因为张宣也知道,唇亡齿寒,不能借道给蒙军。

“崔制府,您看东侧就是和尚原,当年吴帅就在此大败金兵,和尚原四周陡峭,顶上宽平,是屯兵戍守的险地,西侧尽是悬崖,底下深达——”

张宣正在向崔与之介绍大散关。

崔与之之前担任过一次四川制置使,张宣就是在他手下提拔起来的。

但过了这么多年回来再看,大散关没多少变化,反而略有破败。

但这也不能怪张宣,朝廷向来对四川没什么支持,四川是南宋唯一朝廷认可,可以自己铸造铁钱的地方。

南宋时,四川相对比较自治,驻守的帅臣们更像封疆大吏,可以铸钱,可以随意征兵练兵,随意屯田,一切不需要上报朝廷就可以自己干,主要就是朝廷离这里比较远,也没什么支持力度。

至于发军饷什么就别想了,都是四川当地自筹,四川还有独自的财政系统,叫总领所,和朝廷是分开,自己运转,自己支出,积余的钱粮和税收不用上交朝廷,只要报个数字就行。

现在赵与芮十分看重四川,崔与之听着张宣的解说,脑海里却闪起孟珙带来皇帝的信。

皇帝说,守四川,就是守人口,千万不要让蒙古和金人掠夺和屠杀咱们的人口。

城池可以丢,百姓一定要保。

保住百姓,就是保住生产力,保住兵源,保住希望。

崔与之对皇帝这些话,深以为然,也正是被皇帝这些话打动了他,他才愿意重新出山。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得罪魔尊后我竟成他白月光(穿越) 奶味小甜梨 暮色温柔 全职法师之卡牌大师 仙门小师妹叛入魔宗后 重生之妖孽人生 诡秘:群星归位者 海贼之我是不死人 御兽时代的最强之龙 修仙家族:老来娶妻的我枯木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