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王于俊,正是王之向的嫡子。
王之向道:“他们两个,近日说要操办文庙诗会,早早便与一班朋友出去,现在都不知在哪里了。”
刚才的提议者一拍手掌:“对,文庙诗会,这很可能会是个契机。”
王之向疑问:“有这说法?五年前的姜昌,可没参加过什么诗会。”
“家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姜昌当年虽然进学晚,饱受旁人讥讽,但他其实有诗才,总角之年,便能写出一篇五言来,名为《咏鸭》,文采甚好。”
“哦,竟有这事?为何不曾听闻?”
“市井传言,本就斑驳复杂,真假难辨,家主事务繁重,哪有功夫去听那些?”
王之向呵呵一笑,对于这话,倒是受用:“你的意思,是说有诗才文采的人,便有机会获取机缘?”
“不错,而且还得是年轻一辈,若是上了年纪,那就不行了。这些,都是我近年来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得来的经验之谈。”
江州文庙有神异,能得灵验,在本地可是传了好些年头的。地方志上亦有相关记载,道“昔年圣人过江,指点山河,曰:此山此水,文气喷涌,当生异宝”。
这篇记载,已经是百年前的文字内容了。
当然,地方志说,多用春秋笔法,有夸大的形容成分,但也从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理论根据。
况且那么多年来,进入文庙祭拜的读书人不知凡几,成才的也是不少。言谈间,毫不吝啬对文庙的赞誉。
然后到五年前姜昌梦见圣人,被授予五色神笔,此事说法,便到了一个顶峰,为人所津津乐道,显得更加神异了。
对于神灵圣人,凡俗无不向往崇慕,都想得到对方青睐,从而化凡,一飞冲天。
于是纷纷进行各种调查考究,以寻求得道之法。
或从时间上着手,或从人物上观察,还有分析地点的……
各种各样。
又有人怀疑,姜昌得了那五色神笔去,是不是把神异好处都占完了。
不过更多的人却相信:堂堂圣人,偌大文庙,怎会只得一支神笔传世?定然还有更多的宝贝。
这不,到了今年庙会,新异宝出世的消息便传得沸沸扬扬了。
听到这些规律,王之向越想越觉得是那么回事,赶紧吩咐下去,要人去把儿子他们找回来商议。
……
“故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写完最后一个字,陈晋放下笔,甚觉满意。
这是今天第五篇文章了,从第一篇到第五篇,文思泉涌,几乎毫无凝滞。
其中三篇,是老师苏孝文的命题,其余两篇,则属于自由发挥。
但不管什么样的题目,做起来都没多少难度。
点题、解题、论点、论据……
一整套程序轻车熟路,作为在千军万马中杀过独木桥的人来说,现在遇到的题目,显得小儿科了。
褚秀才小心翼翼地走过来,舔着脸问:“公子,你写的文章,可否给我看看?”
“嗯,都在这里,你慢慢看。”
陈晋不是小气的人,而且文章写出来,不就是给人看的吗?
“多谢。”
褚秀才感激地道,然后搬来张椅子,毕恭毕敬地拿起第一篇,仔细看起来: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妙句呀,当点睛之笔。”
一边看,一边赞叹不已,大呼小叫的。
小倩问:“公子,他是怎么啦?”
陈晋摸了摸下巴:“读书人都有这毛病。”
“公子你也是读书人呀,可没如此失态。”
“其实我偶尔也会的,只是你没看到而已。”
小倩“哦”了声:“我也要看。”
“去看吧,反正那么多篇。”
小倩就拿起另一篇,可看了几句后发现,自己有点看不懂,稀里糊涂的,很是吃力,自然说不出什么评语来,显得沉默,与褚秀才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完三篇后,褚秀才忽而来到陈晋身前,躬身下去,感叹道:“公子,看过你的文章我才发现,自己写的真是一塌糊涂,白白浪费笔墨纸张。”
陈晋说:“你谬赞了,我还有许多不足的,仍需要继续学习,进步。”
褚秀才:“……”
自从得知陈晋也是个秀才后,他常常暗中观察,发现陈晋极少看书写字。在店铺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闭目养神,老神在在的样子。
褚秀才认为,陈晋有这么好的年龄优势,以及出身环境,却不用功来好好读书写文章,真是浪费,相当可惜。
然而如今亲眼看过陈晋写的文章,褚秀才猛地明白:人与人之间,真是没法比的。
这样的文字见解,他就算再挑灯苦读三年,恐怕都写不出来。
褚秀才甚至觉得,陈晋的水平已经不比学府里的儒师差多少了。
这是个什么概念?
想了一阵,不禁嗫嚅道:“公子,我有个不情之请。”
“甚事?”
“我可不可以把你的文章全抄下来?用的笔墨纸张,耗费多少,从我工钱里扣就好。”
陈晋疑问:“你抄来作甚?”
褚秀才忙道:“可用作范文,逐字逐句学习,对我以后写文章,帮助就大了。”
陈晋眨了眨眼睛:“你真是这么想的?”
有点怀疑这厮是不是故意来拍自己马屁,讨好自己。
褚秀才肃然道:“事关学习,甚至关乎到我日后的前程功名,岂有真的假的?”
陈晋就问:“一直以来,你不能在市面上买到别的范文来读吗?诸如举子试三年一届,进士试亦然,每届金榜题名者不在少数,他们的文章,不都可以拿来学习?”
褚秀才像看什么的看着他:“那些考中的文章,自然都是好的,值得去研读学习。但问题是,市面上没有卖,我也读不到呀。即使有些文章范本流传出来,可只局限在高户门第,权贵子弟之间,哪轮得到我这种书生秀才来看?”
在这时世,各种传媒功能欠发达,文化知识,更属于一种垄断性的高阶资源,珍而重之,不会轻易传给他人,更别说公诸于众了。
想通这一点,陈晋心头豁然开朗,刹那间有灵光乍现:之前怎没想到这一茬呢?
这一条,才是煌煌烨烨的立言之路啊!
月底了,有票就投啦,本书很需要!
感谢书友“蔑十方”的五百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