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压低声音说道。
他去年是监察御史,负责监管科举考试,恰好就认识这个李揆。
一个穿着红色官袍的中年考官,对穿着锦袍的李揆说道,这位考官已经看过对方递过来的,记载个人信息的“家状”,并将其仔细查“核查”了一遍。
此人是方重勇?
“这这这!这是!”
现在竟然有权贵子弟公然让枪手替考!此等骇人听闻之事,大唐开国一百多年以来,当真是闻所未闻!
“好,好好!你确实有能耐,那就等着瞧吧。”
此人前途何止是不可限量啊!
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贡院的科举名单里面啊!
颜真卿都被吓到了。
凭着对方过往的资历,圣眷,背景家世,毫无疑问都是没人能争得过他的。就算他没中,圣人问一句,就能立刻“纠正”过来。
如果这样一个官场资历丰富的人,科举居然没考上,那么是不是说明,科举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也根本选拔不出适合做官的人?
颜真卿有点明白方重勇为什么要找一个科举考了很多年的考生来替考了。这层遮羞布,还真是不能掀开!
苗晋卿开口威胁颜真卿道。
他现在就好像一个快被拖下水的良家妇女,已经坐到床边了,还在问奸夫有没有什么传染病一样。
颜真卿一边感慨,一边叹息不止。
“真的不能再真,圣人金口玉言,说某必中。”
方贤弟?
好像略有些套近乎的轻佻,不太尊重人。
这天早晨,位于皇城南面正中,面对朱雀大街的朱雀门缓缓打开。所有身份核验通过的考生,安安静静的依次入内。半个时辰后,贡院的大门将会开启,今年加考的一场“非定制科举”,也会在此举行。
二人心中疑惑,却又不动声色在一旁观察。
“颜真卿!你不要乱搞事情,这里不是你御史台的衙门,你也管不到这里的事情!”
方使君?
方重勇现在已经不是刺史。
科举考试的地点,唐代前期是在尚书省,发榜在皇城的端门。而自开元二十四年以后,为加强科举考试管理,朝廷始设贡院于礼部,掌管有关科举报名、考试、发榜事务,设有专门印信。
方重勇一脸高深莫测的说道。
圣人寿宴,他在里面足足待了九天,每晚上都去,愣是没找到机会跟圣人说话,那样的气氛也不方便弹劾安禄山在河北胡作非为!
李揆苦笑哀求道。
方重勇很是笃定的说道,这话直击李揆这些年科举的痛点:他已经上了科举黑名单的人。在没有被“洗白”之前,永远不可能考上。
“放心,安安稳稳的去考试就行,相信考生里面认识某的人并不多。”
方将军?
方重勇现在也不是金吾卫中郎将。
比如说皇帝上朝迟到,不到,早退;官员穿的朝服不对,衣冠有不符合规制的地方,上朝后交头接耳乱讲话等等。看似责任重大,实则权柄被砍了不少!
也根本管不到贡院的事情了。
“嗯,方重勇对吧?身份已核验,进考场吧。”
杜甫和元结二人对视一眼,贡院门前这人比方重勇矮了一头不止,其他的差异就更大了。
而大唐境内兵马,皆在边镇,内地武备空虚,不修兵戈,也无兵可调。各级官员估计都没有将事情上报,还等着民乱自己平息。
算是加强了科举的制度。
方重勇忽然想起他当左金吾卫中郎将的时候,似乎在一大群科举考生面前露过脸。不过那些人应该也想不到前任刺史,前任左金吾卫中郎将也要去考科举吧?
希望颜真卿暂时不要将事情透出来,到时候他要弄掉一大批朝廷的蛀虫。
方重勇轻轻拍了拍李揆的肩膀说道。
“本官凭良心办事,你管不到,速速离去,否则本官将以干扰科举之罪参你一本!”
方有德组织编练团结兵平乱,他们将事情瞒住不报。
方重勇说他能中第,甚至能中状元,李揆都深信不疑。
一向都沉稳有度的颜真卿,脸上的淡定表情瞬间绷不住了!
“对对对,确实是方贵人。”
……
贡院位于长安皇城东北尚书省南面,坐北朝南,外有棘篱围护。
坐在轮椅上的杜甫,说了一半竟然卡壳,不知道应该称呼方重勇叫什么才好。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颜真卿急急忙忙的折返回贡院门口,就看到贡院墙上密密麻麻贴着很多张纸,上面写着此番参与考试的考生名字。他找了半天,终于在末尾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了“方重勇”三个字。
不,甚至还稍稍领先了一个身位。
方有德强调自己正在平乱,也在同时收集证据,坐镇扬州城。
科举考的东西,跟做官的本事没什么必然联系。这种事情,他们这些进士出身的人,都是心照不宣的。
“奇怪,为什么没有看到方……”
“盛世之下,居然有如此古怪之事,扬州鱼米之乡又不缺吃穿,走在路上都能捡钱,又怎么会有乱民呢?”
不过今年颜真卿升官了,已经是殿中侍御史,负责监察朝会时候的各种不法与不合规之事。
方重勇这人或许有做官的本事,但他只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本事完全没有的底色,必定暴露。而他又是一定会中的人,到时候别人把他的卷子拿出来比较,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这么一想,颜真卿突然发现方重勇这个人还挺“懂事”的。李揆这人颜真卿知道,确实有些才华,起码把他的试卷点为第一名,不会引起任何争议。
朝廷没有争议,考生没有争议,他又不动声色的中了第成为了进士,这个结局岂不是“皆大欢喜”?
“罢了。”
颜真卿失望的摇了摇头,当初中进士时的雄心壮志,都被风雨吹去。如今的他,也学会了在某些时候不去做那些没有用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