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关灯
护眼
224.第224章 两死之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此看来,雍凉陇右之地早取为宜。”

刘备简直比李世民还要不能接受这个局面。

对哥舒翰来说,在潼关外拖得越久,他跟高、封二将一样脑袋被挂上潼关角楼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便是哥舒翰“恸哭出关”的原因。

成都产钱不产马。

只是其中水分多少,就不好说了。

据说玄宗在跑路的时候,杨国忠建议烧掉府库,但被玄宗以叛军无财定会劫掠百姓为由拒绝了。

长孙无忌小声道:

“大家,归根结底还是这杨国忠心术不正。”

随着哥舒翰战败,潼关也迅速失守。

“铁骑若成,十倍之兵亦可当之。”

李世民也就浅浅一说,甚至心里也有猜测:

李靖则是在研究雍丘的这个张巡。

随后一个离经叛道的念头不可抑止的在李世民脑海里冒了出来:

安禄山麾下叛军的老家都在河北,故而人心浮动,就差对着安禄山喊出天诛国贼了。

但随着哥舒翰得势后迫使玄宗诬杀安思顺的举动,杨国忠心里升了戒心:

他可不想步安思顺的后尘。

真真正正的铁骑!而非是那些仅以马代步的步骑兵,或是仅能骚扰奔袭的游骑。

“若要阻拦叛军南下,应退守宋州,此地两山夹一城,能除叛军地势之利……”

后来更有来嚼铁之称呼的来瑱支援南线,叛军更加无法寸进。

各种方面都能看出来,这玄宗执政之初绝不是如此昏聩的模样。

不过其中意思大家也都明白:

这朝廷若是真在洛阳,禁军该烂照旧烂,叛军打过来的话,玄宗也不过就是多跑几步路罢了。

但最终君臣将互相离心算计,小乱变大祸,断国运灭盛世。

这一刻,无论是颜真卿还是郭子仪,亦或是张巡和来瑱都是无法理解的:

挂机躺赢的局,为什么有人要打假赛送人头?

而哥舒翰也是无奈,出关的决定不是他做出的,而是玄宗和宰相共同决定的。

哥舒翰的行为让杨国忠不再信任哥舒翰,最终一力促成了哥舒翰的出关。

孔明语带艳羡:

赵云难得打趣道:

“军师怎地这时反倒如此心急了?”

【洛阳之战,崔乾佑大败名将封常清。

李世民站的笔直,负手而立不作言语。

……

认真来看,这应该是后人强行给玄宗贴金,毕竟深夜逃跑生怕被百官发现,怎么可能又是放火又是砸桥?】

但可惜,与杨国忠斗争已经公开化的哥舒翰没有这个资本。

说着说着李靖沉默了下来,因为他记了起来,这宋州治所宋城县乃是陛下改名。

以上种种,最终导致本来半年就能扑灭的叛乱愈演愈烈,成了烧毁大唐盛世的燎原野火。】

灵宝之战,大败名将哥舒翰,可谓是一时风头无两。

而随后前去增援的李怀仙令狐潮等上万叛军被真源县令张巡死守雍丘,困的动弹不得。

李世民心态好的出奇,大胆开麦道:

北方战线,郭李二人打的史思明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仅以身免。

因为安禄山的反叛,导致玄宗不再相信任何人,所以不假思索就斩了高仙芝与封常清。

因此哥舒翰出关后力求速战速决,然后一脚踩到了崔乾佑的埋伏里。

随即更是一叹:

“如今方知后辈恨其不能早死二十年绝非虚言。”

南方战线,南阳太守鲁炅、颍川太守薛愿领五万南兵与叛将武令珣在荆襄激战。

并且很快,杨国忠就收到了一封密报:

有人请哥舒翰提兵回长安诛杀杨国忠,好让安禄山不能再用清君侧这个口号。

灵宝战败后哥舒翰逃回潼关外,在这里聚拢残兵打算守潼关,结果部将火拔归仁赶来二话不说把哥舒翰绑了献给安禄山。

然后复看了看自己三弟以及赵刘张法等文武,心中浮起一个疑惑:

待人以诚,知人善任,有那么难吗?

孔明则已经在与赵云规划了:

而这也是他们如今的困境之一:

东南战线,叛将张通晤在单父县尉于战阵被斩杀,叛将杨朝宗被东平太守所阻。

李世民自然也是想到了,徐徐叹了口气,低声道:

“节度使军镇俱在边疆,东南承平日久,这张巡应是募乡勇义兵。”

随即嗤笑道:

“朕算是看明白了,这长安实在是太过安逸了。”

这些子孙怎么不记得朕渭水退敌,随后厉兵秣马雪耻?

身为帝王无宏图,反倒比百姓逃的更快,是何道理?

侯君集则是在哀叹哥舒翰的处境:

“缓胜则身死。速战则自亡。”

“两死之道,无从选也。”

废了一版比较跳脱的稿子,所以迟了。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仙复苏,一万狐狸拜我为师 这次不当训练家了 最后结局 柯南里的捡尸人 征服之路 我得给这世界上堂课 两界:从关公像睁眼开始 霸武 宇智波:从囚禁扉间开始 导演的快乐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