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听说班里会有插班生来报道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没当回事。毕竟高二正值紧要关头,每分每秒都在你追我赶,一个不痛不痒的新生出场预告甚至不如英语老师画歪的口红来得有趣。何况,据可靠消息称,这位插班生是捐了栋楼当敲门砖才能进来的,成绩想也知道好不到哪去,更谈不上威胁,自然无人在意。
学委江照就是这群漠不关心的人中的一个。尖子生的骄傲甚至让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屑。搞什么啊,成绩差就捐楼,还专挑好打发的小县城,希望工程的宗旨什么时候变成让失学富二代重返校园了?哼,别是想着和尖子生待久了,大家就会把应对高考绰绰有余的脑细胞裁点边角料下来给他团一团捐个脑子吧。
虽然他所在的尖子班只是小县城的尖子班,比不上市附中、省实验。但就像此地物华天宝之贫穷,小县城的尖子生江照也带着几分人杰地灵的骄傲,对有钱人颇有一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度。在他心里,富二代都在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光明未来的超前消费者,总有把亿万家财通通败光的一天。而他尖子生的学识不但能创造财富,且是谁都夺不走的。
直到昨天晚上,在楼层的公用盥洗室里,他不经意间听到了一个“劲爆消息”——
“你们听说了没,明天要来的转学生,就是捐了楼的那个,本来是在国际学校读书的。”
“啊?国际学校的来我们这里干嘛?别说什么国际部、外教了,这里连只不带口音的走地鸡都没有吧。”
走地鸡是当地特色扶贫项目,上一任校长在惊闻市级“千校千面”创文活动的评委突击到场时,一个受惊让手上家长提来的走地鸡从二楼飞跃而下。这只鸡被人别着膀子拘了一天,迫切地想回归野趣,扑棱着以领导的头为缓冲地带风光着陆,啼叫间甚至撕下了领导的粘胶假发给大家助助兴。校长没有急智,大汗淋漓地赶下来却无话可说,倒是旁边有位好似学生的人听了,面带微笑地赞扬领导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本校结合本地扶贫特色打造的走地鸡校园文化。
校长也只能生硬地打蛇随棍上,“小鸡无小心,大人有大量,啊,这个思政教育和脱贫攻坚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嘛!”
“呵呵,真的吗,你们学校又不叫走地鸡培养基地。”
顶着领导怀疑的目光,校长一句话拍板:“您怎么知道我们尖子班就叫走地班呢?走地在前,飞翔在后,总有天我们学生会像扶贫事业一样腾飞的,这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文化,哈哈,哈哈。”
听说校长不久就被左迁去了更偏僻的一所小学当副校长。但已成了上面钦定的走地鸡特色校园却作为校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了下来。该校尖子班的走地班名号一炮而红,走地班班训变成了脚踏实地,学校校训也借鉴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意向,改成了“托举升起的红太阳”。为此,该校被戏称养鸡场,走地班的师生也被称为走地鸡。江照一度深以为耻,他自认为就是在走地鸡中,自己也是是鹤立鸡群的,而看不上走地班的人却连走地鸡也算不上,于是网名就叫“你算哪只走地鸡”。
说八卦的学生口中那句“带口音的走地鸡”,也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