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那本《jhsx讲义》虽然厚,但是整个学术体系是新生的、不完整的。
程实英进入瓶颈后,根本就没有任何指引和参考,他自己就是这个学科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奠基人,一切都是要他自己探索的,这让他很高兴,但也很郁闷,更是很胆小、谨慎。今天,终于见到姜浩了,他真的渴望姜浩能给他点思路。
姜浩也能看出程实英总师已经陷入瓶颈了,但是姜浩也不是万能的,面对他的瓶颈,姜浩一时也是无能为力了,他只能简单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程总,您要知道,您是根据一种新的数学逻辑在进行研究。”
“所以,我个人建议,如果您有时间,可以对有限差分法进行一种新的探索研究,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分析你的问题。”
“尤其是在求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上,我个人分析,真正困住你的就在这里,而又因为您是在用一种新的数学逻辑进行问题分析,传统的数学逻辑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突破的。”
听着姜浩的话,程实英眼前一亮,尤其是姜浩说起“求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他一下就被戳到了痛点!
“对对对!我就是在这里卡在这了!”程实英兴奋地对姜浩开口。
但是紧接着,他又皱紧了眉头,姜浩说的是没错,他是在姜浩数学的思维下进行的分析研究,传统的数学逻辑很难解决他的问题。
但是让他自己创造一种新的分析工具?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了,程实英没想过,也从来就不敢想!
而今天姜浩一说,程实英突然觉得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啊!
那本厚厚的《jhsx讲义》收录了很多论文,那些论文中有很多都是根据“姜浩数学”思维,进行新数学分析工具的创新,他程实英好像也可以啊!
程实英在这个领域已经卡了太久,姜浩一点拨,他立马隐隐的抓住了些什么。
看着程实英陷入了思考,姜浩笑了笑,虽然在很多项目问题上,姜浩跟程实英的争吵是最多的,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忘年交”的友谊。
姜浩没有打断他的思路,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整理着一会儿要开会的资料。
灵感这种东西难以描述,姜浩有的时候也会陷入到深深的“卡文”之中。
但是姜浩是极其幸运的,他有系统奖励的【专注力提升】和【解除大脑极限限制】,所以每次姜浩陷入了“卡文”,对他来说都是大脑突破的契机。
姜浩已经跟程实英接触很久了,对他的学术能力也很了解,他的学术和科研能力,虽然看起来中规中矩,但是主打一个令人敬畏的厚重和一个令人放心的可靠,但是他就是缺乏一个突破口。
他到底能不能突破,看的是这位老学者自己的造化了,姜浩能帮他的不多。
同样,姜浩也乐意看到程实英总师能有所突破,因为他突破了,也就意味着“姜浩数学”在分析偏微分方程和方程组定解问题的数值解的问题方面得到了完善。
不论姜浩再怎么聪明,他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到死也不可能完善一整个数学体系。
正是有了程实英这样人的突破,那本《jhsx讲义》在变厚的同时,也意味着姜浩数学思维又更加完善了。
而现在,这本《jhsx讲义》代表的一种新的“数学体系”,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了。
外界以为姜浩在国内受到如此高的优待是因为他是“诺奖得主”,而且是体制内的诺奖得主,所以姜浩的升官理所应当。
但其实,姜浩手里能调动的资源和他享受的优待,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而这并不是因为姜浩的“诺奖得主”身份,而是因为他的数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