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反万历化,君勤臣怠
新朝第一件当廷奏议的事是大天官请辞,不合适吧?
但其实这种状态众人都很熟悉。
首辅病遁,天官请辞,泰昌朝的暗流已经有难以遮掩的势头。
每每这样的时刻,请辞之人都极多。
可李戴在朝会上当面请辞而非通过奏疏请辞,分量也着实够重了。
“大天官如今虚岁才六十五,朕也不见卿有体弱之象,何以请辞?”
李戴也不管别的,跪下恳请:“万历二十六年,太上皇帝怒吏部,贬黜诸郎二十二人。时吏部尚书蔡国珍致仕,廷推代者七人,臣居末,本非才高望重。忝任三年,谨守新令,幸无罪过。然此回考功天下,补选缺员,臣才惊觉才干不堪重任,羞愧难当。勉力支撑,更是日益体虚,陛下明鉴,还盼陛下恩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说得这么一无是处,李戴也是破罐子破摔了。
申时行忍不住开了口:“仁夫何必如此自谦?若是考功补员有何难处,直言便是。陛下早有谕旨,朝会上尽可畅所欲言。”
李戴只是摇头:“残躯已不堪重负,还盼陛下垂怜。”
朱常洛看着他,沉默了一会才开口:“卿是说,将廷推纳入日程,吏部仍旧会先把考功补员和新进授职一事办好?”
“是,臣不敢为陛下添忧,只是实在惭愧不已。诸官考功,自有上官、臣僚公评;诸员补任,京官要员自有廷推、部推成例,咸听上裁。在外府佐及州县正、佐官,亦是掣签选任。这些事,臣还是能办好的。”
朱常洛听出来了:我一个都不得罪,一个锅都不背。
王锡爵却挑了挑眉:“大天官莫非是意指内阁阻挠部权?若这些事能办好,此后吏部更有何事难办?”
大家听得暗暗点头:没错,吏部现在不就只是这些事?即便京察,也不是吏部一家承担主持,都察院也会参与的。
怎么看怎么像是希望皇帝出面,让吏部“重铸昔日荣光”。
毕竟后面可能年年都有那勤职奖廉银了,而且今年钞关、市舶司、商税的成败也与吏治有关系。
啥叫诸官考功自有上官、臣僚公评?吏部只是做文书工作呗,考功司形容虚设!
本来议题众多的朝会就这么离奇展开,李戴仍是一副诚心求去的模样,却也不反驳王锡爵。
朱常洛很轻松地把皮球踢回去:“既然是后面的事,何须现在提出来?大天官既然已出班,不如就先议一议辽东抚按人选的事吧。”
李戴这才先站了起来,开始了漫长的发言。
一众文臣不由得愕然。
按旧制,地方巡抚和巡按都属于都察院体系,巡按还明确位于十三道监察御史之列,巡抚则非都察院常职。
一般来说,巡按品级低一点,巡抚则可能从正四品至正二品不等。
巡抚更加位高权重,职责广泛,涉及地方治理之诸多方面,徭役、里甲、钱粮等皆可由巡抚统筹;而奸弊纠正、重案审决、冤刑昭雪、官吏选拔、功赏记录则由巡按专责,巡抚无权干涉。
但他们的选拔,巡按需经吏部审批并需都察院认可。而巡抚,则可直接由吏部决定。
此刻李戴几乎把他那边认为可以担任这辽东巡抚、巡按职位的名单、履历全部念了一遍。其中已经完成考功的,都是京官,地方官里只有北直隶、山西、河北等近一些的地方完成了。
众人在正月十五天没亮的寒风之中听得瑟瑟发抖:你个老不羞,就差当廷拿个竹筒出来准备抽签了是吧?
按如今官场上最可能的升迁路径,最有可能升任监察御史的,包含了整个大明的知县、各府推官,这个名单有多大?
朱常洛越听眉头越紧皱。
这么快就已经以罢工、怠工相威胁了?反万历化了是吧?
又或者真要大刀阔斧、全力压制内阁、把诸多大权都还给六部才会有人有忠心和勇气来用事?
王锡爵实在听不下去了:“大天官部议就没拿出个正陪名单吗?哪怕陪者多一点。”
李戴只是冷冷说道:“吏部诸曹郎官缺员亦多,不便部议。吏部诸曹郎官缺员,按例也该由九卿推举,尚书不得自择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