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义医馆与养济院(特鸣谢书友 2019…1634 的2张月票!)
王著叹道:
“陛下精擅财政,洞察秋毫,直指皇朝败亡之关健,制度化设计之下,必可使我大周社稷万年永固!
年前陛下交待臣等拟定妥善安置我大周孤儿之策,臣等内阁及众位大臣已商讨出策略,请陛下定夺。”
柴宗训微微颔首,道:
“太傅快快讲来。”
王著道:
“是,陛下。
臣等在过年前后派员遍访我大周各地,发现绝大多数孩童都有父母家人照顾,生活安乐,仅有极少数失怙孩童。
另也有一些寡居老人吃饭看病困难,生活唯艰。
臣以为可依李相年前所议的二个方向,朝廷出面妥善照顾帮扶他们。
第一项:在我大周各地成立“义医馆”,由朝廷召募名医长期坐诊,发放月俸,而对于看病的百姓,只收药材成本钱,免除诊金。
如此,可大为减小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负担。
第二项:于各州府设立“养济院”,收留社会上的孤儿及寡老,使他们有屋可住、有饭可吃。
各州府也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建造不同数量规模的养济院。其管理措施相对完善,不仅有具体的管理方式,亦有收养不利的惩罚制度。”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由来已久,早在春秋初期的齐国就出现了比较完备的福利制度。
当时齐国的贤相管仲身体力行提倡仁政,在大力发展齐国政治经济的同时,还规划出了当时最完善的福利制度,即《九惠之策》,说白了就是九项利民的福利制度。
比如规定年纪在70-90岁以上的老人,其子可以免除兵役,劳役;官家每年还赠与老人酒肉;这些老人死后政府还供给棺椁。
唐朝时,李氏皇族自认道家祖师李耳之后,始终强调“以德治国”,这也体现在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上。
官府设立了许多救助基金,用来资助那些贫困的家庭和个人。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唐朝已设立了专门的学校来招收贫穷的学生,并且减免他们的学费。
同时,对于老弱病残者,唐朝也提供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比如专门为老人开设的养老院,以及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设施和服务。
只是总体来说,唐朝的社会福利临时性属性更多些,未形成牢固的制度。
柴宗训大喜,道:
“太傅真不愧李相所推举之人!有此二项施政,必可使孤寡皆有所养,而百姓看病负担大减!
百姓们不用担心看病问题,手头可支配的银钱便更多了,自然购买商品也增多了。
如此,长远来看,亦大利朕大周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朝廷的税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