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管夷吾那严苛的收徒标准,已经被稷下学宫士子,将之称为学宫内最严格的先生。
但当鬼谷子到来之后,管夷吾的记录,就被鬼谷子打破了!学宫数万学子,竟然只有苏秦、张仪被鬼谷子选中,收为弟子。
鬼谷子几次讲学,让学宫内数万学子惊为天人。无论是术数易卜,还是日星象纬,俱在其掌中。
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兵戈征伐之势,六韬三略之谋也悉数在胸;变化无穷,布阵行兵,变幻莫测。
甚至与舌辩纵横之术,他亦是广记多闻,可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
随着墨翟、孔丘、鬼谷子等诸位大贤,还有王明臻也不时讲学,稷下学宫的声明几乎传遍南赡部洲诸国。
一时间,无数怀才不遇的士子,好似百川归海般,纷纷朝着临淄城汇聚而来。
能够在这乱世之中,跋山涉水来到稷下学宫,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越来越多士子到来,让稷下学宫的环境愈发开放。人道气数汇聚,无数道韵弥漫,隐隐有几分人道圣地雏形。
日益庞大的士子团体,让学宫的日常物质供应越来越紧张。而作为稷下学宫的大祭酒,物质供应的压力全都压在他的身上。
他亲自出手,以大神通开辟灵田,种植灵谷、灵药、灵植;更是抓捕凶兽,建立兽园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灵膳、炼丹、炼器、酿酒等等诸多智能工坊,供应日常所需。
围绕着这些修炼物质的分配,学宫内各家弟子,又开始漫长的讨论。
资源的多寡,对修行至关重要,就连孔丘、墨翟、扁鹊等大贤都十分关注。
“凡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孔丘率先说道。
墨翟也点头同意孔丘的观点,但王明臻思量再三,最终还是提出否定意见。
“世不患寡,而患不公也!”
王明臻此言一出,孔丘与墨翟顿时眉头微皱,唯有鬼谷子抚须而笑。
这并不是鬼谷子智慧更高,而是儒墨两家门人弟子更多,身处局中,下意识忽视内心的想法。
经过协商之后,除了基础物质供应,其余修炼物质,则需要学子通过辩难,自行力争。
随后,王明臻在学宫中央,立经台作为辩难之所。经台前方立着一根铜柱,铭刻学宫法度。
如此一来,学宫弟子通过经台辩难的获胜场次,作为衡量标准,以此来瓜分每月的修炼物质。
随着时间流逝,学宫内的格局逐渐变化,诸多学子也渐渐有三六九等之分。
王明臻这位学宫大祭酒,主持学宫诸事,身份最贵;其次便以孔丘、墨翟、鬼谷子等诸子大贤为尊。
再次,就是那些凭借自己能力脱颖而出的士子,他们被统一称为“稷下之士”。
最后,则是那些普通学宫士子,他们也能在学宫之士听讲,却只能依靠基础物质勉强修行。
很多时候,学宫内诸位大贤所讲的道理,普通学子根本听不懂,甚至要再三请教那些稷下之士后,才能勉强理解。
随着学宫的名气越来越大,王明臻方才明白何为应运而出。一些学子从诸位先生的学说中,另出机抒,自成一家之言。
比如郑国的落魄士子邓析,这家伙竟然从法家之道中,顿悟‘名辨之学’,自称‘名家’。
他所立下的名家,不再探索法之本意,而是直接在法的基础上,进行名实之辨,甚至能以言辞之辩,颠倒是非认知。
还有孙武,本是齐国落魄贵族,他从鬼谷子的纵横学说中,领悟出兵家之道。
还有墨翟门下弟子许行,从墨家之言中,悟出农家之道,以“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为核心思想。
更有秦国流亡士子尸佼,结合儒家经义、墨家之言、名家之辩、法家之理,形成杂家学说。
随着稷下学宫中,不断有士子推陈出新,孔丘座下的那些儒生,几乎都要忙不过来了。每天不是在辩难中,就是再去辩难的路上。
毕竟,那些新出现的学说法理,不是受到法家之言的影响,就是受墨家之言启发,亦或者是纵横之言,都没有将儒家放在眼里。
因此,那些儒生寡不敌众,过的十分艰难,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赢过辩难,获得那些额外的修炼资源。
等到齐人邹衍带着“五德终始说”,来到稷下学宫后,这些儒生终于可以松口气。
邹衍自称阴阳家,开口必言天地大道,令不少学宫中的士子认为他是信口胡言。
然而,通过辩难之后,这些门人弟子纷纷败退,只得憋屈的认可阴阳家的存在。
可以说,诸子百家之中,除了道家和尚未出世的小说家之外,其余各家的创始人,都在稷下学宫之内。
这时,老子骑乘青牛,也朝着稷下学宫而来。他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仿佛大道化身。
察觉到老子的踪迹后,王明臻心中大喜,连忙邀请老子进入学宫讲道,传下道家学说。
老子思考再三,最终算是答应了王明臻的邀请。但他进入稷下学宫后,并没有讲道,反而一直待在学宫藏经阁内。
时间一晃,便是三月过去,老子观看诸子百家典籍,积累博学底蕴,整理自身思想,心中渐渐有所领悟。
天地有感,道钟震响,泛起阵阵涟漪;神音弥漫,阐述大道至理。
天地之间,仙乐飘摇,祥云飘荡,紫气东来。东方青龙飞腾,南方朱雀展翅,西方白虎咆哮,北方玄武背岳,中方麒麟显化,种种异象,震撼天地。
“老子不愧是老子,这等异象,这股道音,真真是不同凡响!”
王明臻盘膝而坐,双眼绚烂,静静聆听,种种大道感悟,不断涌上心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