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顺的表情烟消云散。“呸,有贼心没贼胆!”
武媚娘轻蔑地说着。
嘴角却又隐隐透出些许笑意。
在冷宫中逐渐冷却的野心,在吹了一阵秋风之后,又熊熊燃烧了起来。
她还年轻,他也年轻。
她可以等……
…………
李承乾的遭遇不过是一则小插曲,他很快便与寻找他的侍从汇合。
秋狩继续。
李明就这么坐在父皇的怀里,半拉子屁股沾着龙椅,一边吃着当季的葡萄,一边欣赏着皇兄们的表演。
母亲杨氏就坐在近旁,为挺会享福的爷儿俩扇风驱虫。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皇子们和嫔妃们心里有再多不爽,也只能装作没看见,为皇帝陛下表演着兄弟友爱、后宫和谐的一幕。
等到李明小肚皮撑得滚圆的时候,天色渐晚,愉快的秋狩结束了。
皇子们收起弓箭,纷纷下马,牵着马匹回到父皇近前。
至于所获的猎物,有专门的侍从为他们收集,无需劳烦主子们自己动手。
李世民这才放下李明,背着手踱步向前。
李明的小屁股终于离开了龙椅,蹬蹬有点发麻的小腿。
只能说,左半边龙椅也不是很舒服。
如果能整个屁股都坐上去,那就爽了。
“嗯?”
李世民只是大略扫了一眼猎物,便不由得皱起眉毛:
“怎么今年所获相比往年少了许多?
“是今年秋收年景差吗?”
皇子们都快哭了。
被一个坐半边龙椅的小孩儿全程盯着,谁特么还有心思打猎啊……
“启禀父皇。”李承乾辩解道:
“诚如皇弟李明所言,我等如今已不缺肉食。
“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何不让林中的生灵们也休养生息呢?”
不知为什么,他今天的发言格外有禅意。
而他的收获,是零,忙活了一天什么动物都没有猎到。
李明注意到,太子哥哥面色潮红,眼中又残留着万分惋惜。
好像是发现了什么猎物,又只能眼睁睁放跑一般。
“皇兄所言差矣。”
李泰挺着肚子,笑呵呵地反驳:
“我李家先祖、老子李耳曾有一言。
“天地是不讲求所谓‘仁德’的,天生万物一视同仁,都可以视作祭祀用的刍狗。
“林间滋生万物,自然可为人所用。就如山林野兽也会食人一般。
“这就是一种天地间的阴阳循环。”
他这样辩解是有原因的。
因为所有皇子中,就属他的所获最多。
李泰不会骑马,也用不着骑马。
他就坐在小推车上,放出猎犬“踏雪猃”牵制,自己在后面刷刷射箭。
猎物这不就来了嘛。
皇兄暗讽他嗜杀,他必须做出反击。
李承乾讲“佛”,李泰就用“道”,两人争锋相对。
而且李泰还搬出了老子李耳。
老李家能否搭上陇西李氏这条线,尚属疑问,追根溯源到李耳身上更是扯淡。
但耐不住皇帝就这么硬攀亲戚了。
所以,李泰祭出“李耳”这张便宜老祖宗,属于是占据了政治正确,比太子更胜一筹。
无形之间,太子与魏王开始了争锋。
段位太高了,其他皇子只当是神仙打架,一个个低着头,闷不做声。
李世民也乐得袖手旁观。
以李泰为磨刀石,砥砺砥砺李承乾的品行,也是极好的。
将来太子登临大宝以后,那些嗡嗡叫的铮臣们,可比李泰还要能说会道许多。
“况且。”李泰口若悬河,乘胜追击道:
“历次秋狩,父皇所获猎物最多。
“皇兄莫非是想说,父皇嗜杀不仁?”
李承乾继续活用李明和魏征语录,不与李泰纠缠,转而向李世民建言道:
“马上能得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
“儿臣必须犯言直谏,游猎不过是游手好闲之徒的娱乐,父皇不可耽于其中,当以国事为重。”
一套丝滑连招,既化解了李泰的攻击,又让一个有主见、有骨气的太子形象跃然而出。
只是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沉迷于游猎的齐王被aoe波及,气得太阳穴青筋鼓起。
但李祐没有理由反驳。
他已经连皇子都不是了,和太子地位差距甚远,只能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李世民听着两位嫡子的对话,忽然发现了华点:
“青雀,历次秋狩,真的是朕所获最多?
“皇室之中,善猎之人可不少啊。”
“这……”李泰被问倒了。
他不可能一只一只去数,但也不能随便胡诌一个数字,因为秋狩每人所获是有记录的。
他觉得自己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
李世民语重心长地教导:
“青雀,不可因为朕是乃父,就虚构瞎编啊。
“说话要有依据,皇室的一言一行,都是要被记录在史书里的。”
李泰难堪万分,面红耳赤。
“李泰哥哥没有说错,阿爷确实是大唐收获最多的猎手!”
这时,一个脆亮稚嫩的声音响起。
有人帮腔,李泰立刻眼前一亮。
李世民循声望去,见说话的人叉着腰,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
敢当众喊他“阿爷”,除了李明还有谁?
“哦?你底气很足嘛。”李世民颇为玩味地看着可恨又可爱的小儿子:
“怎么,朕的猎获你难道数过?”
“我当然数过!”
李明自信满满。
接着,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李明像报菜名似的,流畅地报出了一长串猎物名单:
“阿爷登临大宝后,亲自参加秋狩十三次,一共猎得熊罴两头,虎四头,豹九头,狼二十五条,鹿八十三只……”
“等等!你……你别胡编乱造啊!”李世民愕然之中带着惊喜,嘴角比地头蛇还要难压。
其他小数他不记得了。
但两头熊罴还有四头老虎,他记得非常清楚。
这孩子没有乱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