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辽东,我素未谋面的故乡
“我当然没有乱说!”
李明委屈地嘟起小嘴:
“阿爷你刚才还说过,你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在案。
“历次秋狩的收获,自然也都有据可查,可以查验比对的。
“李泰哥哥,你说是不是?”
李泰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
这小家伙哪是来帮腔的?
分明是来砸场子的!
李承乾倒是挺平静的,还有余力幸灾乐祸地瞥一眼自己的老对手。
让李泰也尝尝这个混不吝的厉害。
“哦?哦?你还能有这份心思?”
李世民嘴上揶揄,但颤抖的声音深深出卖了他。
他非常激动。
有什么比顽劣的儿子居然记住老爹的一言一行,更让他这个父亲倍感欣慰的呢?
这记马屁,属实拍到了他的心坎上。
“咦?熟读阿爷的功绩,这不是当儿子的基本吗?”
李明说得理所当然,好像是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其实当然不是。
他只是样子小,又不是真的顽童。
人情世故,他当然圆滑圆滑滴。
在秋狩之前,他特别做过功课,把李世民打猎的历次收获背得滚瓜烂熟。
这经验,他还是看某部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雍正王朝》电视剧学来了。
就像谁钓鱼不戴头盔,谁陪皇帝打猎之前不读读陛下的丰功伟绩啊?
谁都爱听好话,明君也不例外。
只是明君更挑剔。
所以必须点功夫,让马屁拍得自然而然。
“呵呵呵……嗐,这种小事朕一点也不在意,不记也罢不记也罢!”
李世民连连摇头摆手,像极了过年时谢绝红包的小孩儿。
开玩笑,他怎么会不在意?
连打了几只鸡鸭鱼这种鸡毛蒜皮,李明都能如数家珍。
那朕的文治武功,朕的丰功伟绩,这孩子不还倒背如流啊?
原来这乳臭儿嘴上“你老子我老子”的不客气,其实心里一直有朕啊!
李世民心里仿佛吃了蜜一样甜。
“明弟真是……好记性啊。”李泰几乎维持不住自己的微笑:
“若能潜心学习,一定比我文学馆中的诸位学士还要通晓文史。”
李泰是享有特权,经父皇允许,开设文学馆广招文士的。
他专门把文学馆拿出来炫耀,多少有点酸溜溜找场子的意思了。
李明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
“啊?文学馆那些牛皮哄哄的大学士们,难道连皇帝做了什么都记不住吗?”
李泰被怼得脸皮直抽,理智地决定不和他一般见识。
看着他这幅狼狈样子,李承乾的心情甚至愉悦了起来。
其他臭鱼烂虾……不,皇亲国戚们,根本插不上话。
只能仰望神仙打架。
“行了行了,知道你记性好了。”
李世民宠溺地弹弹李明的小脑门:
“那你评评,你的两位哥哥,谁说得有道理?”
不知不觉中,李世民考校的目标,从两位嫡子转到了幼子身上。
是支持李承乾,还是站队李泰?
在两人中间,李明选择了“或”。
他无辜地抓抓脑袋:
“我不知道!他们说的佛啊道啊的大道理,我又不懂!
“但是……”
他拖长了语调:
“我知道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李世民扬起眉毛:
“什么问题?”
李明手指着李世民:
“皇兄们打不了多少猎,原因都在阿爷你身上!”
“因为朕?”
李世民突然躺枪,倒也不恼:
“你能说出什么道理?”
李明扫了一眼灰头土脸的皇子们,腰板挺得笔直:
“因为阿爷在秋狩之前,先当众宣布了将两位兄弟过继出去的决定。
“兄弟当不成兄弟,大家心里沉重,又能有什么心情纵马奔驰呢?”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由得皱眉思索,微微点头。
这个理由倒是很朴实,又很难挑得出毛病。
不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扯上佛道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而且,这回答还暗含着皇子们的手足之情。
这太孝悌了,完全符合李世民对“兄友弟恭”的想象。
他看向了自己的其他儿子们:
“你们大家来评评,是因为李明说的那个理由吗?”
刚才还垂头丧气的庶皇子们,此时都来了精神,一个个点头如捣蒜:
“对对对,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明明是因为妒忌李明导致发挥失常,却被李明解读为了舍不得李福和李祐的兄弟情。
被李明解了围,还当着父皇的面抬了一手,他们的心里能不美滋滋么?
“明弟……”甚至连生无可恋的李福,听着都有些鼻子发酸。
庶皇子们对李明的羡慕嫉妒恨,随之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愧疚感——
李明这孩子虽然顽劣,说话也不好听。
但本质还是很良善率直的。
自己怎么能嫉妒这样一位天真无邪的孩童呢?
“哥哥们说话,你插什么嘴。”
等儿子装完了逼,杨氏才姗姗来迟,满脸宠溺地把他抱下去。
适时地为这场口舌之争画上句点。
李明把脸贴在母亲怀里。
以掩盖自己坏笑的嘴角。
可以的可以的,在离开父皇、前往辽东之前,又刷了一些好感。
顺道给庶皇子们说了句不痛不痒的好话,无本万利地消了一波仇恨值。
他的斗争对象一直都是太子为首的嫡皇子派系,千万别节外生枝、乱拉怪。
一鱼两吃,这波操作可以的。
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又拉了李承乾和李泰的仇恨,让他俩显得很傻叉……
李明小眼珠子贼溜溜地转。
李承乾显然是对连番打击习惯了,双眼亮晶晶地凝望着虚无,似乎在考虑其他重要的事情。
而李泰……似乎也对被李明打击一事习以为常,神色自若。
腹黑的李治还是老样子,表情不变,一声不响,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呼……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