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学在现在,虽然还没有后世那种举世皆知的名气,但是在国际上也是知名大学了。
清政府就曾在1872-1875年间,派遣留美幼童,去这些大学学习,回来后,他们都成为了各领域的骨干。
所以,为什么同样是私立大学,在亚洲和在美国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呢。李奇维思考后,缓缓说出了他的理解。
“竹内教授,你的问题非常好。”
“我创办的大学名叫黄埔理工大学,是一所侧重自然科学领域的理工科综合大学。”
“预计今年9月份就会有第一批学生入学。”
“和早稻田大学一样,黄埔理工大学也遇到了招生难的问题。”
“目前为止,本校一共招收了约50名学生。”
“这对于一个有着4亿人口的庞大国家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即便我有着帝师的头衔,甚至还是物理诺奖得主,然而论号召力,还是不如京师大学。”
“因为在国内普通百姓的脑海里,他们还是有着思维惯性。”
“认为所谓的大学不过是套个皮而已,本质还是科举那一套。”
“未来朝廷选拔官员就从大学里选。”
“现在的大学就是以前的国子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黄埔理工大学就很难招到更多的学生。”
李奇维说完后,竹内昌治认同地点点头,显然说到他的心坎里了。
就连长冈半太郎也在颔首思考。
原来以李奇维那崇高的身份,办点事情都这么困难。
可见,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得多么难以想象。
人中龙凤尚且如此艰难,我辈普通人又怎么能抱怨命运不公呢。
然而,李奇维没有因此失落,反而话锋一转,语气激昂地说道:“但是,我认为这不会是常态。”
“诸位应该知道,在欧美,私立大学的地位和公立大学一样。”
“而很多优秀的学子也往往更愿意去私立大学。”
“这是因为私立大学相比于公立大学,在教学上可以有更高的灵活度。”
“而学术研究,最需要的就是没有束缚,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私立大学可以因材施教,不死板地对待学生。”
“比如美国的有些私立大学,哪怕学生很多门课程不及格,但是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学校也会给他特殊对待,让其毕业。”
“所以一些偏执的天才,往往会出现在私立大学。”
“他们创造的成果,反过来又让私立大学受益,获得很高的学术评价。”
“而这种情况在公立大学就比较难以操作了,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的现象。”
“因为公立大学的制度是官方规定的,校长的权力有极大的限制。”
“所以我认为,私立大学相比公立大学,有着它无可比拟的优势。”
“虽然暂时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认真打磨课程,提高教学水平,早晚能积累足够的名气。”
“私立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千万不能太过普通平庸。”
“有时候,甚至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大胆一点,不拘常礼,勇于创新。”
“欧美的大学已经发展了大几百年,才达到现在的成就。”
“而我们亚洲的高等教育才刚刚起步,前期有困难是正常的。”
“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不会比欧美人差。”
李奇维慷慨激昂的话语让竹内昌治差点失态,他实在太激动了。
要是别人和他说这些,他肯定嗤之以鼻,认为对方在胡扯,欧美怎么能和亚洲一样。
但是这是李奇维说的,那就不一样了。
人家是谁?
大清皇帝帝师、清国教育掌舵人、物理诺奖得主、剑桥大学博士、公立和私立大学校长。
任何一个身份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高不可攀的,属于一国精英中的精英。
这样的大佬,他的每句话一定都有深刻的含义。
竹内昌治仔细记录李奇维建议的几种方法,比如因材施教、创新课程等等。
他回去后,肯定要和早稻田大学的校长汇报此事,尝试这些方案,让早稻田大学追上东京帝国大学的脚步。
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能超越那些帝国大学。
李奇维看着竹内昌治的表情,就知道对方肯定对自己的话如获至宝。
可惜,他要失望了。
因为李奇维还有最后一句话没说:这一世,因为有我的存在,整个亚洲只有华夏的大学可以超越欧美。
李奇维相信,他会凭借一己之力,虹吸所有的人才。
樱国只能跟在他后面喝点剩汤了。
什么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李奇维要让它们统统变成养猪专业大学。
世人只知黄埔理工、京师大学,不曾听闻东京大学。
他要让华夏的大学站在世界之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