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李鸿章想见你。”
“不见。你去谈就好了。”
谈判已经开始了,清廷那边是李鸿章,闽辽这边自然是王圆。
谈判地点是山海关,没想到这才刚开始打,清廷就要和谈。他的盟友俄国人刚刚战死一万人,盟友就背叛了。这政治信用,俄国人都得骂娘。
刘勇强定的底线是割两广,这也是以前施里芬拿来游说刘勇强南下越南的计划。从福建发展到两广,相当于魏国吞并秦国,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边缘国家,可以专心向内发展。
清廷肯定不能接受。晚晴看似一个国家,实则吊诡之极。慈禧似乎一手遮天,将各种大佬玩弄于鼓掌,可在地方则是另一番局面。八旗势力自太平天国之后,再也没有过长江,后来慈禧跟八国联军开战,江南督抚全不奉诏,反而联合跟洋人签订互保条约,根本不听中央号令,慈禧回宫后也不敢秋后算账。清廷能不能控制半个国家,都不好说,出了河北似乎就已经到了极限,慈禧的太监安德海一到山东就被丁宝桢杀了,慈禧还只能喊好。丁宝桢此后官路亨通,是慈禧不想报复吗?
威望已经跌落至此,再丢了两广,天下还有那个地方认清廷这个老大。
能维系统治,更多是靠着天下督抚的互相制衡,左宗棠和李鸿章互相争斗,各地督抚都是外地官僚,靠这一套异地为官等等传统的体制,让地方上无法出现独霸一方的势力,相互制衡之下勉强维系。
清廷此时代表的,其实是一套官僚体系,而督抚一旦到了地方,权力比以前可大多了。
王圆继续跟李鸿章谈判,还定在山海关,因为山海关有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能不能打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多。都是经过训练的新兵,一个个营养充足,面色红润,装备精良,拉去战场可能露馅,站在一块给李鸿章踢个正步还是能吓到他的。
三万就灭了一万俄军,这里可是有十万,而且那三万灭了俄军的骑兵也入驻山海关,随时准备入关进京。
挡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左宗棠的两万楚军精锐。
李鸿章谈判间隙多次回京聆听圣训,当将山海关的情况汇报上去,不管是慈禧还是奕?的肠子都悔青了,就不该受俄国人迷惑。难得的和局,就被俄国人搅黄了。那福建巡抚兼盛京将军兼吉林将军兼黑龙江将军刘大将军难得为大清镇守辽东苦寒之地,怎么就被俄国人蛊惑成逆贼了呢。
现在需要一个替罪羊啊!
找谁合适?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看向李鸿章。
李鸿章病了。
谈判暂时中止。
山海关大军南下,三万骑兵尝试进攻楚军,结果对方躲在壕沟里不肯阵战,卢伟一时也咬不开。绕阵而过,奔袭北京。至于后路,骑兵要什么后路。
沿途根本就没有敢跟这支骑兵一战的部队,包括北京城里那一万八旗新军。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在京城,互相指责。李鸿章说左军攻打山海关,结果纵敌越境,左宗棠讽刺沿途淮军无一人阻敌。
互相指责之后,又责骂敌人狡诈,越城而过,实乃处心积虑,要偷袭京师。
左宗棠建议坚守,说的有理有据,贼轻骑冒进,没有携带重炮,不可能轰破京城。但李鸿章见慈禧面有难色,立刻劝说太后暂避锋芒,不如巡幸木兰。慈溪说李中堂这是老成持重之言,马上开始准备。
还没收拾好行李,就传出贼军距京师已不足十里。
去木兰围场?敌人都打到城墙根了,此时出城,他坐车肯定跑不过别人的战马。
“太后,坐火车!”
李鸿章建议。
自从京西铁路修通之后,慈禧还没坐过呢,因为坐火车似乎等于表态支持洋务派。慈禧倚重清流顽固派,或者说要靠顽固派制衡洋务派,所以他不能公开站在洋务派一边,尽管心里很明白,要做事,还得靠这些洋务派。
顾不得收拾,也顾不得跟大臣商议,商议肯定就走不了了。先上车,然后再发懿旨,说是火车修通多日,尚未一观,今日突发游行,坐火车出游去了。
出游,怀里还抱着小皇帝,可惜已经不是她的小同治了,而是光绪这倒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