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龄现在还是闽浙总督,左宗棠调走之后,他甚至恢复了在浙江的实权。
不过在福建这边吗,就真的只是一个空头衔,体现满清版图一统的吉祥物。
身在福州,处理的都是浙江的事务,所以才能三天两头请刘勇强喝茶。大概也是满清给他的维稳任务,七万闽军鏖战辽东,竟然能跟俄国人打的难解难分,这让满清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差距,不维护好关系,再来一次闽师入京,这谁受得了。
刘勇强能时不时去王有龄府上喝喝茶,抱着同样的想法,稳定住满清,这时候大清给他捣个乱他也是挺难受的,还有就是他要负责的内政实在不多,确实很清闲。
两年前的同治三年,他入京后不久,跟奕?达成草议后,就发电李云梯就任福建巡抚,不用清廷委任,直接请来各地老乡绅,在福州巡抚衙门共同推举李云梯就任福建巡抚,刘勇强就任福建提督。
这算是走了一个民授的形式,之后就用不到这些老乡绅了,因为巡抚没规定任期,活到老当到老。这批乡绅就打发到北京参观,成了刘勇强第一批客户,买走了一批紫禁城里的皇家藏品。
就任福建巡抚后,李云梯高举闽人治闽大旗,不断给满清各地闽籍官员写信,邀请他们回福建当官。有一些积极响应,有一些则是李云梯三顾茅庐,比如福州的沈葆桢,他之前是江西巡抚,福建人能做到这一级的官员寥寥无几,如今地方督抚湖湘籍的遍地走,但沈葆桢也算是湘军体系,他是曾国藩举荐的。可惜他跟左宗棠关系更好,跟曾国藩闹翻,在曾国荃围困天京最艰难的时候,他断了给湘军的粮饷,而且连个招呼都没打,曾国藩感慨沈葆桢不近人情。
沈葆桢是福建人,其实就算他不是福建人,也有资格被邀请,林则徐女婿的身份注定他在福建有强大的影响力。
可他不想当反贼的官,他因母亲病逝,恰巧回到福州丁忧,关起门来守丧,不问世事。
李云梯三顾茅庐之后,不知道两人密谈了一些什么,终于将他请了出来,就在福州就地当官,举荐他为福州知府。
刘勇强说到做到,内政全权委托李云梯,主要是他不太懂传统官场那一套,也不稀罕去学。但在内政上,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法,比如他强烈反对女人缠脚,他要禁止缠脚,结果引起了李云梯的不满,以辞职相威胁,那时候他还在北京打仗,后方不能乱,不得已选择了妥协。
至于剃头,他连提都没提,一根辫子,他还是容得下的。不过他在紫禁城里就剪了,他心里没辫子,纯粹是因为不舒服,老早就想剪,只是以前会影响仕途,现在官做到头了,不在乎。
剪了头发,一开始还很不习惯,总觉得脑子后面缺点东西。慢慢习惯了,一身清爽。
最近的内政,主要就集中在闽人治闽上,可以说是一项人事改革。大量闽籍官员被招回来之后,就是礼送外地官员离闽,用了半年时间,李云梯送走了所有在闽外地官员,用闽籍官员取代。除了闽籍官员,还有一些职位留给了本地有威望的人士。比如李云梯能当上这个巡抚,靠的绝不是他做官的才能,主要还是靠他的家族背景,因为李家在同夏漳泉一带的影响力。
同样有影响力的家族,比如钟宝三也出来做官了,就任汀漳兵备道,是汀州、漳州府的最高军事长官。作为闽人治闽得以实现的始作俑者,刘勇强派系当然要分走最大一杯羹,他的得力干将刘三虎就任延建邵兵备道,是闽西除汀州外的最高军事长官。王二作为刘勇强和李云梯都能接受的人选,成为厦泉州兵总兵,蒋远为福宁镇总兵,福州则由他这个提督亲自兼任总兵一职。水师提督请出了老将林向荣,刘勇强的人都还没培养起来,最有能耐的欧朋远他自己都看不上。
军事上,基本上以各自势力范围划界,钟宝三基本盘是汀州府,扩展到了漳州,李家甚至略有收缩,集中在同夏泉州核心区域,但在水师中有影响力。
行政上,则主要是李云梯操持。刘勇强插手不多,唯一的几次插手都引发两人冲突。比如刘勇强之前任命的建宁知府是自己的师爷郑世禄,李云梯接受了,但他还想任命延平府知府为蒋家人,李云梯坚决不接受。认为蒋家人蒋举人之后,一没功名,二没功劳,直接就当知府,于理不合,于法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