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李秀宁那一脸困惑的样子,青安不禁哑然失笑地问道:
“就是这样,对不对?”
“对,就是这样吧!”
经过短暂的思索理清逻辑后,李秀宁含笑催促道:
“还有其他的吗?”
“还有什么?”
青安思索片刻,模拟出取钱的动作,带着一丝疑惑的语气说:
“钱币始终还是一百枚铜板,没错吧?”
“没错!”
“它在外周转一圈又返回来,我实际上并未遭受损失,对不对?”
“对!”
“可是世间却因此多了十柄耕具、十把收割工具,以及十把铁剑。”
“钱币总量未变,却使得各类物品增多,这就是经济流通所带来的益处。”
“这……”
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令李秀宁的思维开始拓展。
她从前从未设想过账目竟可如此计算。
然而细细琢磨,
却察觉到青安所举的这个例子,基本不存在问题。
见此情景,
青安唇角微扬,趁机将话题拉回主题。
“秀宁,你认为,要实现经济流通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这……”李秀宁略显犹豫地回答:“商人?”
“没错!”
青安肯定地点点头,“正是被大汉社会视为地位卑下的商人。”
“而商人的功能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
“假如东村的老王急需十把收割工具,而仅有西村的老李在出售。”
“但他们双方并不知晓对方的需求,更不可能特意跑很远去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收割工具。”
“这时候商人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他们可以先去西村老李那里收购收割工具,再前往东村以稍高的价格卖给老王。”
“尽管他们在交易中获取了差价利润,但他们也满足了两地乡亲的需求。”
“唯有借助他们,经济流通才可能得以最大限度的促进。”
“而如今幽州的商人数量多吗?”
“并不多!”
“也许曾经很多,但在经历上次的洗劫后,现在已寥寥无几。”
“因此……”
“为幽州引入新的商人,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主公!”
听闻青安的阐述,李秀宁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问。
“为何非得引入商人不可?我们自己不可以做这些事吗?”
“你所说的那个角色是官商!”青安听罢,笑着解答道:
“行倒是行!”
“然而,无论是个人抑或是官府的力量,终究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地涉足各行各业。”
“更重要的是……”
“一旦某个行业形成垄断之势,腐败与倒退便会愈发显着。”
青安在此处稍作停顿,不禁发出一声感慨,轻轻摇头。回溯历史,在国家初创阶段也曾尝试过官方主导的商业模式。
但实践表明,那样的做法只会导致民生凋敝!
无论何时何地,适度的竞争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原来如此……”李秀宁似乎有所领悟,却又带着几分迷茫,点头回应,却没有继续追问。她的世界观在这一瞬仿佛经历了一场颠覆与重构,需要时间去慢慢适应。
而青安并未打搅她,离开房间步入院中深深吸了一口气。他也在思索自己的难题——如何说服冀州甄家来幽州为自己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