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凭借大学期间优异的学习成绩、各种荣誉证书、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想要找个体面的工作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他在毕业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两个选择,学校保送他在本校攻读研究生,这也是姜聊希望的方向;或者进入某个国家媒体工作,真正踏入社会生活。
在这个抉择口,憨厚朴实的父母亲没有给出任何建议,完全尊重他的个人决定。夏斌权衡再三,认为社会是一个更大的熔炉,他希望利用自己深学细悟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也想靠着勤劳的双手自食其力,为家庭分担更多压力和责任。母亲的公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他把握行业趋势、创新更多管理方法,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姜聊沟通商量后,决定自己先参加工作,让姜聊认真准备,争取考研深造。在关键时刻,舍与得既是矛盾对立的,也是辩证统一的,就看你如何拿捏命运的天平。
夏斌从来都是一个韧劲十足、精进不止的战士。他精心准备自己着的简历,一份富有创意的简历往往是谋取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他用规范方正的楷书认真书写着四年来用汗水浇灌的收获和荣誉。
“夏斌,滇北布衣,农家弟子。喜好读书,期翼出山壑、破贫瘠。故心志坚毅,夙夜不辍,笃学勇进。常思父母之劬劳,常感时代之隽永,常念知识之浩瀚,常觉奋进之必然,岂能虚度、安能轻草。
曾,酷日下,挥汗如雨,劳其筋骨,为攒积资缠,深悟生活之艰辛;又,夜灯里,翻帙累读,覃思精研,拓视野蓝图,化内心之疑堵;还,孤寂中,辗转反侧,寤寐咀嚼,想跌宕反复,开云梦之户牖;终,清芬绕,独登高岩,驻足远眺,顿学而用之,展报国之宏志。
……
余常览今昔之道,进退之由,喜忧之别,虽趣舍万殊、表征各异,然守初、慎细、立志、勤实不可缺,方成事业、就人生。笔谈若轻,实措为要,若赐观刍荛,请就一职,然全力扫轩屋,力耕不欺。庶青萍、结绿,深念恩赏缘兮,长价于伏案之门。
幸哉,吾叩拜!”
夏斌特别想进入中央级别的媒体,他认为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专长,用自己的笔记录时代风华,传递时代声音,而这些单位往往高手如云、贤者齐集,需要特别迥异的求职信才能留住他们匆忙的眼神。自己学的是中文专业,始终认为文言文是中国最深奥的精粹,也是最能展现文化底蕴的文体,所以另辟蹊径,采用《与韩荆州书》类似手法,写了一篇别出心裁的求职信。他真心希望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和平台,让自己能够与这个多彩的世界平等对话。
他把简历和求职信投到了自己心慕已久的三家单位,没过几天,他接到了这几家单位邀请他参加面试的电话。穿上姜聊和他一起挑选的西装,配上白衬衣和深色领带,活脱脱就是一个历经岁月洗礼和知识修炼的帅气青年,俊秀的皮囊里裹满经纶、锐气,他自信坚定地迈向一扇扇向他敞开的大门。
他曾经并不是一个能言会道、侃侃而谈的人,甚至可以说面试是他的一个硬伤,可也正因如此,四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克服这个短板,加入学生会、担任班干部、参加沙龙、演讲比赛,都是他有意的锤炼和砥砺,这也让他逐渐变得动静相宜、沉稳深邃、口若悬河。面试现场,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富有情趣、饱含烟火地回答着考官的每一个问题,犹如清风拂面,又如绅士深论,让考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三家单位都向他抛来的橄榄枝,拿到了offer,想去哪家就可以去哪家。多数同学还在揣着简历奔走于各家单位,灰头土脸被拒绝时,他却可以高忱无忧地选择到底去哪;这情境也很像曾经很多同学在虚度年华、海侃神吹时,他却将自己禁锢在某个空间,聚精会神、夙夜接续地汲取知识养分,认认真真跨出每一步。
2004年8月27日,在夏斌人生历程中,毫无疑问是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一天,他正式成为了人民日报社的一名编辑。他激动万分、神采奕奕地走到报社门口,由毛泽东亲笔题字的“人民日报”四个大字映入了眼帘,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崇高的职业感油然而生。
人民日报社是每个想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殿堂级单位,中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报社媒体,地处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位于北京主要发展区,其光鲜度、优越性、便捷感不言而喻。
院内花团锦簇、环境优美、格调雅致,到处流淌着文化气息,到处散发着追梦的光芒。
走上工作岗位,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段新的征途。曾经在学校里的荣耀并不能代表你能在新的起点如鱼得水,需要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方式融入社会、融入单位、融入岗位,在保证“三观”的基础上,凸显行家里手的本领。
珍惜机会、勤勉谨慎、感恩前行已经深深融入他的骨子里,是生活历练和厚重历史赋予他的体悟和灼见。他朴实勤快,并不因为自己是北大高材生而有丝毫清高,打扫卫生、泡茶倒水,任劳任怨做着各种杂事;虚心请教、兢兢业业,认真编辑着每一篇文章,从众多文稿中精挑细选,全面呈现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立体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的生活;脚踩大地、笔带尘土,利用各种时间深入学校厂矿、田间地头实地采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切身感受,深度展现尊重劳动、致敬人民的朴实情感,奋力书写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