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金薯确实香甜,且一个两个就能吃饱,陛下这几种做法也确实美味,只是不知这金薯一亩地能有多少产出,若是太少,少做种植尚可,若是占用过多耕地,那便得不偿失了。我大曌百姓,终是习惯以米麦为主。”坐在旁边的李国普放下手中的红薯皮,擦擦嘴说道。
李国普等人随皇帝来的时候自然看到了有人在起红薯,也随着皇帝亲手起了几百斤,但是现在坐在帐中,李国普并未看到还有大量红薯正在陆续运来。几百斤也是这许多大臣一起起出来的,分到每个人的头上没几斤,所以他们对于产量还是没有太直观的感受,还想不到真正的产量会是多么惊人。
闻听李国普之言,周围的人也将注意力集中了过来,看向了皇帝。
“哈哈哈......爱卿啊,朕现在后悔了,刚才应该让你们多挨点累,让你们收上整整一亩才好,你们就不会这么问了。”王战大笑着说道,“另外,爱卿也不必担心,无论何时,朕都不会因一己之私欲而害天下。朕这些金薯都是仿照福建最初的种植,在贫瘠旱地和一些山坡地上种出来的,完全不占用平日的耕地,方才咱们收的那块地也是远离水边的旱地。朕更不会强行推广,总要老百姓自己觉得好、自己抢着种才好。至于亩产,等收金薯的人回来就知道了,想必会给爱卿一个惊喜。”
王战胸有成竹。
群臣听到皇帝这样说也都笑了,一手拿着金薯,一手敲着腰杆,气氛轻松。
王战之所以将红薯命名为金薯,原因之一是因为福建已经将红薯称为金薯。
万历二十二年、二十三年福建大旱,全省百姓面临饥荒。由于听陈经纶说红薯需水不多,可以在贫瘠下田上种植,福建巡抚金学曾便在沙土荒地上推广红薯试种,结果万历二十二年当年就获得丰收。有此试种的大好结果,金学曾便大力在福建全省推广,在百姓粮食就要耗尽之前,万历二十三年全省红薯丰收,令当年饥荒得解,活民无数。险死还生的老百姓感念金学曾推广红薯的恩德,以金巡抚的姓氏为名,从此就将红薯称为金薯。
二是为了利于推广。
这些红薯个头肥大,皮质虽暗红,但内里色泽金黄,尤其是烤出来之后,一掰开,那种黄莹莹金砂美玉一般的色泽、质感,看上去就十分喜人,叫金薯本身就未尝不可;再者,王战总觉得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更有利于推广,又有金学曾推广之功在前,因此王战就顺势将之正式命名为“金薯”。
吃罢了金薯,王战给每人再来上一碗军中特有的大肉块和肉汤,让侍卫将炭盆端到了帐外,自己拎着蝗虫扔到了还有些红热的炭灰之中,蹲在那里来回翻动,几息之后蝗虫便发出了焦香味,王战用筷子扒拉出来,在大臣、火头军和附近农夫们惊愕的目光中一只一只撕来吃,蝗虫的肚子和大腿被吃得干干净净。
“圣上这是为何,这蝗虫......”群臣看着皇帝的吃相,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爱卿有所不知,这蝗虫肉吃了,最是壮力。朕好不容易有这空闲,又恰好在这田野之中,自然要烤一些吃。若是用油炸了,撒上少许盐和辛辣香料,那才是美味。”王战一边说着一边又送嘴里一节烤的焦黄的蝗虫肚子,将撕下来的头胸节扔到一旁。
听了皇帝的话,群臣也不知该作何感想,有些人喉头蠕动,也不知是馋了想吃还是恶心了想吐,看不远处那些农人倒是一副真想吃的样子。
“朕听闻,当年河南秋收时遇到蝗灾,陈幼学是中牟县令,带领全县农民扑捉蝗虫一千三百余石,生生扼住了蝗灾,使得全县粮食收成得保。也不知这陈县令有没有把这祸害庄稼的蝗虫烤来吃?朕十岁的时候就听说,那年山东安丘县蝗灾,有割尸肉而食者。若是大曌所有县令知府遇事都能如陈幼学一般,生生以万民之力遏制住蝗灾,哪还会有什么易子而食、割尸肉而食?”
王战嘴里嚼着蚂蚱腿,说着蝗灾食人的惨事和率领民众治蝗的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