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这些不算很大的变化,对于所有军人的触动仍然很大,因为能者上、庸者下的规矩成为了人人可见的现实,而且下去的军官如果稍有牢骚怪话,在严峻的军法之下,立刻就没有好果子吃。如此现实,既让人心服口服,也让下级充满了动力、上级充满了危机感,军心士气大振。
考核之后,军卒的军饷也分出了等级,原本普通军卒一石米一两银,总军饷相当于二两;副小旗、镇抚官、宣导官,都是一石米一两五钱银,总军饷二两五钱。现在,以火铳手为例,十发九中者为上士,总军饷二两三钱,八中者为中士,二两二钱,七中者为下士,二两一钱,六中者为列兵,原饷二两不变,五中及以下者为二等兵,总饷减为一两八钱。
其他各兵种也都有类似的考核,而且不是永远不变,都是三月一考,能者上庸者下,不能保持者立刻被降低军饷。
军饷根据考核结果分出等级后,就算是军饷被降低的战士也没有丧气,反倒是士气越发高涨,因为他们看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看到了出头的机会——不靠任何、只靠自己本事出头的机会。
众目睽睽之下的考核,没有任何人不服气,只有暗暗攒下的心劲。
接下来,九月十七的这场军演对所有演习者本身再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没想到,自己在皇帝的训练下,与袍泽战友一起行动时会有这样排山倒海的气势,皇帝指导工匠给他们造出的武器威力是如此巨大。
演练车阵之时,大多数士兵第一次见到新式大炮的巨大威力:平时火铳射击、操炮技能都练得滚瓜烂熟,但是大炮的实弹射击,除了炮兵,其他人却就是这几天才见到。
士兵们被保护在车阵当中,听着骑马的观察哨传回来的数据:射程居然达到了七里;二尺厚的高大青砖墙全部轰塌;用半尺厚的木头制造的盾车,虽然被命中的概率很低,可是只要被三寸的铁弹丸击中,立刻散架;而到了一百五十步的位置,大炮放平炮口,命中率更得到惊人的提升,居然十有五中,远不是以前的红夷大炮和弗朗机所能相比。
大炮之后是步军冲阵炮,一发发散弹开火,冰雹般的弹丸将重新摆放的前后五排靶板瞬间覆盖,如同收割庄稼一样,绝大多数靶板同时倒地、破碎。被散弹弹丸覆盖的宽大地面上冒起一片尘烟,就像是雨点打在了干得起粉的土地上。
炮击之后,迎着疾驰而来的面目狰狞的靶牌,新军步兵出阵。骑马人形靶牌悬挂在手推车大小的小型盾车前面,盾车两侧也包以厚木板,人在其中推动奔跑,模拟东金骑兵,这是王战想出的办法。
第一波铅弹在一百一十步之外就击穿了画着狰狞的东金骑兵的靶板,但命中率不足五成。
随后大军开始四段轮射。
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整座步兵军阵宛如移动的火山,每逼近一步开铳一次,打得靶板噼啪作响。直至双方逼近到七十步时,铅弹普遍击穿了靶板,镶嵌在了小型盾车车体正面的厚木板上,盾车和步兵的射击才在号令之下同时停止。
之后,皇帝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亲自去验看。无论是充当普通盾牌的一寸厚的靶板还是后面的两层甲,全部被击穿——眼看、手摸的结论就是盾、甲俱穿。穿透过去的火铳铅弹镶嵌在盾车的木头当中。
在所有士卒的眼中,靶牌上一张张狰狞的东奴面孔,在靶板碎裂、人与马胸膛位置被洞穿之后,再看起来是那么可笑,就像是走乡串村的戏班子里面妆容粗劣的丑角。
彼世《皇明经世文编》载,敌兵不至二百五十尺不开火,然《练兵实紀》卷五又称鸟铳距敌五百尺打放,二者相差二百五十尺。显然,一种可能是,在戚继光这个实战将领的领导下,鸟铳和弹丸的制作质量、火药的配方和质量都得到了极致的提升,所以才有了二百五十尺这样大的差距;另一种可能,戚继光给出的五百尺杀伤距离,是面对普遍无甲的倭寇。
而实弹打靶证明了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现在,王战的诸般改进和先进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措施,在火药没有质变的情况下,实现了火铳性能的再次提升:抵肩枪托明显提升了射手承受后坐力的程度,由此又经过试验提升了装药量。而且抵肩枪托也明显提升了射击时的稳定性。再配合新管理制度、新制造工艺下枪管和弹丸的精度,有效射程比戚继光的鸟铳还高了约一成,达到了新量地尺测量的五百五十尺,一百七十六米,但在这个距离上就只能击穿靶板,且单人射击命中率不足五成。
一寸靶板、一层棉甲、一层铁叶明甲,约略相当于两层甲一块盾或三层甲。而此时破这三层甲的射程也达到了七十步、一百一十二米,并且在这个距离上精度已经是很惊人的八成。而即使是五成的命中率,在列阵排枪射击的时候,战术意义也已经很大了。
对比之下,对这个结果王战自然十分满意。
后世的突击步枪,枪管加工精度高,弹丸初速在七百到八百米,而有效射程则普遍规定为四百米,也就是大约是初速的一半左右。现时的颗粒状黑火药,配合自己加大了装药量、提高了加工精度、减小了引火孔因而增强了密闭性、枪管足够长的新式火铳,王战估计弹丸膛口初速能达到二百四五十米,比此时最好的鸟铳能增加差不多两成。凭此能在演习而不是打靶中、在一百一十二米破重甲,并且对靶板的上半部分也就是一尺半宽的人形半身加马脖子能有很惊人的命中精度,已经是目前技术水平加训练水平的极限了。
而之所以在射击中一定要有棉甲,是因为东金对曌军的学习。
因铁甲在潮湿地区容易锈烂,戚继光在浙闽抗倭时发明了缉甲,也就是棉甲,利用棉布或丝绸包裹压实的棉絮片,制成厚达一寸的棉甲,以纤维的韧性来防护倭寇的弓矢与铳弹。缉,密缝也。
这种棉甲配合上盾牌,“四五十步之外可以遮衔铅子,近至三十步亦要打透”,面对倭寇称之为铁炮的精良火铳,算是效果不错了。既然知道了这种效果,战场上,为求万无一失,不能持盾的军卒都是想方设法弄一套铁甲穿上,再穿一套棉甲,能持盾的再持一面盾。
此种棉甲普及以后,被当时还是李成梁麾下的奴儿贺齐学了个十足十,造反后面对曌军时便“以重甲外披棉甲,盔外戴大厚棉帽”,以此刚柔相济的两层铠甲来抵挡曌军的火铳。事实正明,对于曌军克扣铁料和工食银制成的质量低劣的火铳,这种穿法远比戚家军面对倭寇铁炮的效果还要良好。
现在有了这样的实弹射击结果,王战再没什么担忧。只要在战场上军心不乱,这是足以消灭任何敌人的威力,足以打垮任何敌人的军团。
这还仅仅是火铳。
王战估计自己的大炮、步军冲阵炮和战车,射程、威力、再装填射速、机动性、通过性、风雨天可以作战的全天候能力等方面综合起来,起码是戚继光战车营战斗力的十倍。《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二十七年戚继光所部三万以战车御敌十万,具体细节并未详述,王战确信,凭自己新军的机动力和火力,将来一定可以取得远胜戚继光的战果。
火炮火铳之后便应该是骑兵收割。
随着方阵的变换,骑兵从方阵中鱼贯而出,冲向另一侧早就布好的木桩靶,密集射击过后,照样可以充当狼牙棒的新式单眼铳抡起,一排排的木桩被打倒。
当骑兵绕行两侧、归入阵中的时候,演习结束。
鼻孔里全是尘土和硝烟的气息,眼睛里布满靶牌碎片,再看看远处散架的盾车和被打倒的一排排木桩,不分新军旧军,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地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因为这场演习,卢象昇等将领对皇帝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忠诚,而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刘铁柱、方正化等底层出身的新军主将更是对皇帝敬若神明——新军中早就有诸般传说,说圣上是圣人转世、是天上星宿下凡,等等,不一而足。这场实弹大演习之后,晚间的军营中,一顿晚饭的功夫,军中基本一致认定,圣上当是真武大帝转世,专为拯救大曌苍生而来。
晚饭之后,回坤宁宫的路上,充当今夜值宿侍卫的方正化汇报着军中的传说,王战边走边听,随后欣然传旨:“明天举行成军典礼。”
右手边的远天,晚霞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