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月燃明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六十一章 架构 11 消除挟制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嗯......”心下温暖的群臣齐齐舒了一口气,神态不约而同地都轻松了一些。无论对皇帝的种种新政、改革有多少意见,至少现在,他们能感受到皇帝真心的关爱、保护。

王战说的“拿捏”,其实是大曌最基层的症结,也就是小吏和士绅蒙骗甚至挟制县令。翰林们可能不知道,但那些本身做过县令的大臣不可能不知道,不但知道,更深知其中之苦。只是朝廷的科举导向如此,除了四书,他们其他什么也不会;三年任期也不能拿小吏怎么样,所以也就只能忍受,年年如此,代代如此。如今皇帝明显要改变这种状况,为臣子出头,虽还要加上民政学院的实务培训,但要说他们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感受到群臣的心绪,王战趁热打铁:

“大曌的症结不只是官的问题,更是吏的问题。事实上,各县都被吏员勾结地方士绅所把持,县官得罪了吏员简直是寸步难行,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贯彻朝廷旨意、做什么具体的地方政务,盖因官是流水的官,吏却是世代生根的吏,说吏是州县乡村的实际统治者也不为过。”

“诸公想必皆知,此时军伍,无论是边军还是屯田军户,多有逃军、大量缺额。但诸公想想,各地的吏员、衙役捕快为何从无缺额?不但没有缺额,简直是削尖了脑袋往里挤,挤不进去就主动充当帮闲的白役、狗腿子,数量十倍于有编制的吏员和衙役。为何如此?难道是为了帮朝廷做事?当然是因为有好处,好处便来自于对老百姓的转嫁、加派还有种种名目繁多的敲诈勒索,比如鞋底钱、车马钱、酒食钱、拘拿人犯的解绳钱、解锁钱,就连到了衙门都要到案钱,可谓名目繁多、不可胜数。”

“朝廷规定捕快的工食银不过六两,马快也不过十二两,可是这般敲诈下来,那些吏员、衙役、捕快人人有大宅、有良田,吃遍街面不花一文,横行乡里无人敢惹。地痞流氓更是以之为靠山,盘剥勒索普通百姓,哪怕就是编两双草鞋去卖也要给他们交钱。”

“这当中还有更恶劣的所谓‘蓝袍大王’,便是士绅当中的‘士’。这些地方上的秀才生员,明明读的是圣贤书,也得到了朝廷的优待,却不知感恩,反而依仗身上的种种特权,比如见官不跪、比如优免,比如刑罚不得加身等,与无赖讼棍勾结,替人包打官司、干扰词讼,欺压穷苦百姓,甚至公然摆破靴阵搅闹公堂,县令有刚直不从者则群起而殴之,过后更以士林舆论威胁县令、搞臭县令。”

“上述种种,令许多县令要想收上来一定的田赋,要想通过考评,便只有顺着地方胥吏士绅、快班捕头的意思,否则休想收上来田赋,考评的时候便只能丢官去职。可以说许多县官就是在地方势力的挟持之下行政,吏员士绅、快班捕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想如何转嫁田赋就如何转嫁,他们想在老百姓身上加派多少就加派多少,聚敛上来分给县令一份就是了,说是赏给县令也不为过。根源之一是县令自身不通民生实务,之二便是吏员捕快形成了事实上的世袭,之三便是读书人的特权。”

王战一番话将地方上那些个恶状清晰地展现出来,殿上群臣听得是又欣慰又气闷,也有些惊讶,一时间俱有些七情上脸。

欣慰自然是因为皇帝了解得如此清晰且已经制定了轮调制,后续也必定还有举措;气闷却是意识到自己无能:二百多年来代代县令皆如此受气,包括他们自己当县令的时候,少有哪个能不依靠地方吏员士绅、不同流合污,像陈幼学那样的简直是少之又少。他们多数当县令时都不太痛快,不得不忍受吏员的阳奉阴违,不得不顾忌着那些动辄抬出孔圣人雕像的嚣张士子。

其实他们最感气闷的还不是小吏,而是皇帝所说的蓝袍大王:同为读书人,却为了些许银两便变成了讼棍;明明是连举人功名都没有的读书人,却仗着勾连起来的士林舆论挟制考中了功名的县令、甚至公然侮辱县令,着实可恨。他们中早就有那有良知的人将这种情况记载了下来,传诸世间:“数十成群,强府县以理外法外所不可从之事,稍拂其意则攘臂奋袂哄然而起,提调官莫可奈何,于是‘蓝袍大王’之号兴,愈变而愈不古”。

群臣七情翻涌中,皇帝的措施出口:“所以,这吏员轮调,势在必行。政令不通、地方田赋收不上来的时候,吏员、捕快与县令同受重惩也势在必行,决不能只有县令丢官去职;那些田地的主人更是应该比县令承受更重的刑罚。没有任何官身在身的秀才生员,在得到五年的廪膳资助之后,不得再受资助,国朝从此不养只会读书、不做实事的懒汉。”

“果然。”

皇帝话音方落,群臣气闷的心中就升起了同样充满了愉悦的两个字。刚才料定皇帝必有后续措施,皇帝的措施这就来了。

愉悦之中,他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受气一是因为自己在实务方面确实太过无能,若是能力强悍、精通律法,便是那些士子也要收敛许多;二便在于大曌的秀才见官不跪、不受刑、即使是犯了重罪也要在报请当地学正取消功名后才可以用刑的特权。

有些人于此也有了更多的反省:从大曌秀才的特权可以想见,这种恶劣情况其实是早早晚晚必然会发生的。这世上有几个人会把身上的特权弃之不用呢?不但要用,用了之后还想扩大,扩大了还想永久,还想世代流传。皇上对特权的极度厌恶,果然是有道理。

白须飘飘的袁可立此时脸上便有些明显的喜怒交加的表情,其余人也皆差不多,显然是都想到了点什么,很可能便是自己曾经受过的挟制生过的气。

至于惊讶,当然还是惊讶于皇帝怎么知道的这些,知道得还这么细:鞋底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咀嚼历史味道 大唐小说家 乱世长歌 快穿之惩治恋爱脑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你的寿命余额不足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荒野直播:环球冒险从群演开始 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