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月燃明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三十八章 贤臣 1 当年的判官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邦华和刘宗周让王战有些意外。

刘宗周的话更是让王战有熟悉之感,却一时想不起什么时候听过。

王战实在没想到,到这个时程度,前面说了那么多,这二人与孙承宗也长谈过了,应当知道不该党同伐异、而应齐心为国,现在居然能在大朝会上、群臣面前冒出“亲贤臣,远小人”这种话。

“真是顽固。”王战心中生起一丝怒意。

孙承宗也皱起了眉头。皇帝当然不知道李、刘二人心里的担忧,但他可知道:二人看过邸报,来京后住在他那里,已经从他口中知道了皇帝近两个月的所作所为,知道后便都有些担心,担心皇帝会走向法家、走向所谓“暴秦”的道路。这种担忧当时便表露无疑。对于这二人来说,那可是晴天霹雳,是他们决不能接受的。

“暴秦”在此时所有读书人的心目中最清晰的印象就是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二世而亡。他们可不知道后世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上的真实秦律是什么样子,不知道秦律被自己的前辈歪曲成了什么样子。他们只以为秦律是毫无理由的残酷,因而,他们决不能允许皇帝走向法家“暴秦”的道路。

王战看了孙承宗一眼,看上去孙承宗也没料到经过连翻长谈后,二人还会这么干。

魏忠贤阉党一系纷纷侧目,但是他们可不像刘宗周,顶多是看了邸报,再从孙承宗那里听说一些。他们这两个月可是亲眼见到了皇帝的种种神异之处,大佬们更是亲眼见到了新军,有切身体会,所以没有人急于出言攻讦。

王战刚要张口,转念一想,缓了下来。

想想也不奇怪,这些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人,哪个没有一些自己的坚持、自己的道?

尤其是刘宗周,得不得罪皇帝、得不得罪别人,别的大臣会在乎,刘宗周却是不放在心里的。对于绝大多数儒生、官员来说,圣贤之学不过是官场的敲门砖,但对于刘宗周来说却不一样。对于刘宗周来说,圣贤之学是真正的学问,是探求拯民济世的圣贤大道、天地大道的途径,舍此再无挂心之事。

万历朝时,刘宗周就因为厌恶朝中党争的歪风邪气而辞官归乡,丝毫不恋栈官位。到了“自己”这天启朝,朝廷以“千秋节气,一代完人”推举他入阁,他一样上疏“世道之衰也,士大夫不知礼义为何物,往往知进而不知退。及其变也,或以退为进。至于以退为进,而下之藏身愈巧,上之持世愈无权,举天下贸贸然奔走于声利之场”,明确推辞。显然,他要以身作则来矫正士林风气,为此宁可推辞绝大多数文臣的终极理想——入阁。非但如此,他又作了两则奏疏,一疏申理诸君子发明忠邪之界,一疏参魏忠贤误国之罪。

猛烈参劾魏忠贤,始自刘宗周。

后面这两封奏疏把当时的通政司诸人惊得目瞪口呆,言“此何时?进此疏耶?大祸立至矣”,只敢把刘宗周辞职的奏疏报与皇帝。果然,当时的“自己”大怒,降旨说“刘宗周藐视朝廷,矫性厌世,好生恣放!着革了职,为民当差,仍追夺诰命”。

当时魏忠贤势焰正炽,锦衣卫缇骑四出,东厂之名能止小儿夜啼,贬官削籍者遍及天下。刘宗周遭到降旨申斥后,没有任何颓丧,坚持认为“世道之祸,酿于人心,而人心之恶,以不学而进;今日理会此事,正欲明人心本然之善,他日庶不至凶于尔国,害于尔家”,于是召集诸生,于蕺山之麓开始讲学,希冀以圣贤之学匡正世道人心。

推辞入阁在先,猛烈参劾魏忠贤在后,被罢官去职后志向不改、意气无损,开始讲学救世。无论怎么看,刘宗周可谓是身体力行内心之道、无论成败与否皆令人敬佩的真贤士。

至于李邦华,自身廉洁,一身铁骨,观念认识上却和其他的东林差不多,总认为他们认定的君子主持朝政大曌就会朝政清明、国家兴旺,还停留在众正盈朝、国家自兴的认识层面。但其律己如律人、言行如一的品质是不可抹杀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咀嚼历史味道 大唐小说家 乱世长歌 快穿之惩治恋爱脑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你的寿命余额不足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荒野直播:环球冒险从群演开始 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