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月燃明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一十七章 问对 2 辽人守辽土?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上半年袁崇焕与红歹虚与委蛇的时候,红歹其实也在借机与袁崇焕虚与委蛇,彼此都在谋算。

结果是袁崇焕得到了修筑锦州、大凌河和右屯三城的机会,而红歹也得到了攻打朝鲜的机会。

双方互算、各得其所的情况下,事实是锦州被修筑了起来,而朝鲜确实被打得臣服了东金。

袁崇焕也没想到在宁锦大捷之后皇帝居然会想起这件事,现在听到了却也不敢再重复之前的理由。因为他不明白,皇帝怎么好像是换了一个人,无论是精气神还是之前邸报上的田赋新政、朝堂上的君臣问对,都让他不敢再重复坚持那时候的说辞。

他现在看得很清楚,上半年自己以吊唁之名擅自与红歹议和,行缓兵之计,借机修筑锦州及大小凌河诸城,而红歹也在算计自己。这个奴儿贺齐的八儿子现在看来也是有勇有谋,对自己议和之举是将计就计,借自己修筑锦州之机打服了朝鲜、令朝鲜俯首称臣,同时还重创东江镇毛文龙所部。

毛文龙求救,自己最终只让赵率教领九千人到三岔河,并未真正进攻牵制,说是示威都嫌勉强,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作用。

若是以前,还是可以随机应变的浪对,现在却不敢了:皇帝既然能提起之前那封奏疏,未必就想不起这封奏疏。更何况皇帝还说了,“关外只剩下窄窄的一条辽西走廊,真是可耻”,如何还敢浪对?

他没担心错,事实是王战当然记得他上半年的所为,袁崇焕的“锦州三城若成,有进无退,全辽即在目中”,“三城成,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不但记得,也记得史籍上关于此事的评价。

彼世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曾对辽人军兵的战力提出质疑,在《三朝辽事实录》中说“辽抚援鲜,布置极其可观,乃官兵望河而止,此真为纸上之兵也,辽兵果可用耶?”

史书也好,上半年的记忆也罢,王战对此自是知晓,眼前辽人的战力尤其是胆气、意愿并无什么不同。

袁崇焕惶恐难答,王战却也没想等他。

“辽人守辽土,就是句自私自利的乡愿之言。没有大曌全国的粮饷、兵力支持,如何守?若是真有本事自己守住辽土,辽人自己种的庄稼就应该能保得住、应该能养活自己,要几百万两辽饷干什么?”

王战继续阐述,明确指出辽人守辽土就是乡愿之言,明言其小气之处。

“也别跟朕说什么伤了辽人的心,辽人如果放赖不守了,那就冀人守冀土、晋人守晋土,都自己顾自己,都被东奴各个击破,最后都被杀的七零八落,苟延残喘的去做东虏的奴才,剃光了脑袋、留一个金钱鼠尾。袁崇焕,你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朕不怕他们投东奴,愿意做奴才的,朕,不稀罕。汉家儿郎,也从不缺忠良。”

王战更明确摆出了不接受任何要挟的态度与决心。

王战相信,力量相近、斗而不破之下的谈判中做出的妥协,一定是相互的,不会是单方受损的;而在某种恶果威胁之下做出的妥协,无论当时看上去多么合理、多么有利,实际上只会迎来更大的恶果,因为后面会有无可避免的无穷无尽的循环妥协,会形成循环增殖、尾大不掉的恶果,如同癌症。

“朕还会派人去军前宣读圣旨,问问所有的辽民、军士,朕这些年为了给他们发放军饷,向全大曌的百姓加派,整个大曌的老百姓节衣缩食给他们发放了几千万两的辽饷,他们得到了几两?他们又收复了多少失地?朕倒要看看,这些人会不会跟着那些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的将领去投东奴?”

王战目光炯炯的看着袁崇焕,丝毫不留情面的强硬话语令袁崇焕享受到了前几天群臣如遭雷劈的感觉。

惊愕的袁崇焕呼吸有些急促,他想不到会有皇帝在没有把边关大将调回京城的情况下就对边关如此说话。

“朕告诉你,也是告诉天下人,应该是曌人守曌土。炎黄之胄神明种、华夏苗裔汉家郎,汉儿守汉土。全天下的华夏儿女、汉家儿郎都是血脉至亲,不要那么自私自利、鼠目寸光。谁要是忘了自己的出身,就去唱一唱太祖高皇帝当年唱过的红巾军军歌。”

“我们不仅要守,还要开疆拓土。老祖宗为我们开辟了华夏家园,我们也要给后世子孙扩大这家园,否则,不能强爷胜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那些守成之言,都是只图自己享乐的苟且。”

既然知道了袁崇焕的心理,透过袁崇焕的回答也大致猜到了辽西将门的意思,王战就不打算听袁崇焕的其他解释了,只管往下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咀嚼历史味道 大唐小说家 乱世长歌 快穿之惩治恋爱脑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你的寿命余额不足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荒野直播:环球冒险从群演开始 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