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为完了,可是王战的雷霆并没有完。
“有谁知道四百七十万顷之前的田亩数字是多少?”王战继续发问。
面对皇帝看过来的目光,户部众人没人抬头,不是没人想到什么,但是没人出班。
王战也没指望他们。
“还是朕自问自答,洪武太祖在二十年之时,派国子监学生深入地方清丈天下田亩,洪武二十六年,丈得田亩八百五十万顷,比张居正的还多。”
“四百七十万顷,七百万顷,八百五十万顷。方才李爱卿和魏爱卿都说我大曌是士大夫与朕共治天下,好啊,朕现在想问问,士大夫......是如何与朕共治天下的?”王战语速放缓,语声感慨,“我大曌号称日月重开大宋天,国朝亦是如大宋一般优待读书人,结果大曌的读书人就真的想过上像大宋士大夫那样的日子。那日子对读书人真是好啊,刑不上大夫,俸禄丰厚,不禁土地兼并,天下良田皆聚集于士大夫之手。”说到后来,王战的语速慢了下来,语气淡淡。
群臣并没有因为皇帝语气的和缓而感到轻松,相反,愈发的感觉到皇帝失望之下潜藏的怒火,感觉到更深的寒意。
魏应嘉噤若寒蝉,只后悔为什么自己要出这个头。
......
王战缓缓扫视着群臣:“老百姓啊,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他们的智慧有时候是很高的,高到了返璞归真、颠扑不破的地步。他们说‘惯子如杀子’,真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呀!”
皇帝一声叹息,群臣无言亦无颜,
群臣自然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种种善意优待之下,大曌读书人、士大夫被娇惯得跋扈而贪婪。本已得到很多,却还想更多,免八十亩的想再免八百亩,免两千亩的想再免两万亩、十万亩;想无本万利、坐地收租;想依仗特权把别人的土地凭空变成自己的,想依仗特权凭空得利,而且还想世代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尽焉。
朝廷大量的税赋流失到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特权阶层囊中,再加上雁过拔毛的贪腐,结果就是用兵无力,赈灾亦无力,国土与民心尽丧。
他们什么都明白。
“就以国朝眼前最急需之能战强军为例,我大曌实行军户制,每千户成所,每五所成卫,此为一直存在的祖制。军户世代出丁为兵,为国家提供兵员,国初有多少军户,现在就应该有多少兵员。一切兵员皆来自于军户,本来不必花费任何军饷,这也是祖制之一。魏爱卿,朕说的可对?”王战问魏应嘉。
“圣上......说的对。”魏应嘉有些不妙的感觉,已经猜到皇帝接下来可能会说什么。
“好。太祖曾有言,‘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国朝百万大军,不必花费任何军饷;成祖之时,卫所军还能五征漠北,所向披靡,可见卫所兵员仍然善战,虽未必是全部,所需之大部也仍是卫所自足,可是事实?”王战再问。
“......是。”魏应嘉回答的愈发艰难。
“那如今的卫所军是什么样子?莫说是远征漠北,一府一县之地都征不出去了吧?我大曌四百九十三卫,三百五十九所,一卫五千六百兵丁,一所一千一百二十兵丁,合该有三百多万兵丁。就算七成屯垦、三成作战,那如今卫所的能战兵员也该有百万。实际真有百万吗?所剩几何?十能存五还是十能存一?那百万顷军屯田亩所出万万石之粮、三百万军户所出三百万屯垦作战之兵哪里去了?魏爱卿是兵部左侍郎,也曾为兵科给事中,能否告诉朕呐?”
王战似笑非笑,越说越慢,语气越发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