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嗞......”
“嗞......”
面对剩下这些善于造铳铸炮的工匠,王战掀开红布,亲手操纵自己制作的新式木头大炮:摇动牙轮,退出炮栓,拎着子铳尾部的把手将子铳迅速的推进炮膛,再次反向摇动牙轮令炮栓复位。
木头牙轮与木头顶丝摩擦声中,周围的工匠们目不转睛的盯着。
钢铁为根基,铳炮为实用,火铳与大炮是最直观的战力。
交待了钢铁、琉璃工匠之后,接下来交待的自然是铳匠、炮匠。
王战彼世看书的时候就对红夷大炮不感兴趣:沉重笨拙,机动性差;前膛装填,射速太慢;还要担心几炮之后炮膛过热引发火药自燃。
弗朗机炮倒是射速快,可以连发十几二十炮而不用担心过热自燃。但此时的弗朗机子铳与炮身炮膛结合不紧密,泄露的火药气体导致膛压降低,所以射程远不如红夷大炮,而且安放子铳时如果偏差稍大,子铳与炮身相接处泄露的大量高温火药气体便足以烧伤炮手。
所以红夷大炮与弗朗机炮各有优缺点。
得益于从小就爱看《兵器知识》之类的杂志,彼世王战看书看到弗朗机的样子时,脑海中很快就有了改进的方法,觉得弗朗机完全可以制造成现代化大炮的样子,只要提高加工精度就可以。
具体来说,将弗朗机的上方开膛装弹改为如同现代大炮一样后方开膛装弹,膛后是中间开有圆孔的闸槽,闸槽中是一个横楔式的炮闩,炮闩右侧带有杆状的螺旋顶丝,旋动安装在炮尾侧面的舵盘,螺旋顶丝就带动横楔炮闩在炮尾的闸槽中左右滑动,左进则封严炮膛,点火开炮,右出则让开炮膛,退弹装弹。
作为整装炮弹的子铳,在尾部铸造出一个与铳体垂直、与底面平齐的圆管状把手,圆管中空细孔通入子铳铳膛。在铳膛内壁开孔位置粘一片丝绸,防止预装的火药泄漏。炮膛末尾铸造出与这个圆管把手契合的缺口,子铳推进炮膛、圆管把手完全与缺口契合后,炮闩左进封住炮膛。把手圆管内灌入引药,点火开炮。然后旋动舵盘,炮闩右出,卸弹手握住高出炮体上表面的圆管把手,退出子铳,装弹手装入下一发子铳。
子铳会比以前更轻,装弹速度会更快:因为炮膛不再是上方开膛,炮膛完全包覆住了子铳,不再需要子铳自身去承受火药的爆炸力,子铳可以铸造的更薄更轻。
上面这些改进,只是做了一些结构形体上的改变,完全不需要任何现代化、自动化的东西,只要提高制造精度,让子铳与炮膛严密契合、与炮管严格同心同轴同内径,就可以诞生一门膛压够高、装填够迅速的后膛炮。
上面这些在王战手上已经实现:一把木铳,一门木炮,枪栓、炮栓开合自如,子铳严丝合缝,装填、退出迅速,高效的操作此刻就展现在众工匠面前。
这具身体关于木作的肌肉记忆与王战的想法相结合,让王战制作出了这两具完全真实比例的模型。
工匠们此刻看着这两具模型,看着皇帝的操作,对于这模型上展现出来的精湛木作技艺,对于皇帝后膛装填子铳的奇思妙想,以及这奇思妙想显现出来的极好的实际效果,真是惊奇无比、佩服无已。
许多工匠都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念叨:果真是木匠第一高手啊!
也有人在想:铸铁大炮能这么精雕细琢吗?
那这种严丝合缝的精度要求能不能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实现呢?王战早就考虑过了。
以王战从考古类书籍中了解到的知识来看,无需任何现代设施设备,完全可以:
横扫六合,比大曌早一千八九百年的大秦,全国生产的同一规格的弩箭箭镞和箭杆,任选一个箭镞都可以严丝合缝的安装在同规格任何一根箭杆上!
考古学家测量发现,秦国各地、前后相差十几年时间生产的青铜剑、戈、箭镞,长短、粗细、棱线、弧面、重量都是一样的,三棱箭镞的三个弧面投影轮廓误差在零点一五毫米以内,这是真正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