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这种现实,短时间内对魏忠只能有一个打算,那就是利用他达成自己初步的目的,毕竟魏忠贤比自己更熟悉情况,身份也是自己这个皇帝的奴才。而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后宫、朝堂各种人力物力情况,在细节方面太少了,掌握细节需要不短的时间。
一个用好了便很好用的权倾朝野的奴才,效率是很高的,可以迅速的协助自己调动资源、达成目的。
另外,如果迅速的消灭阉党,朝堂的位置会空出来许多,文臣肯定也要换一批,一旦换掉眼前这几个阉党阁老,以自己所知的东林的一贯作风,只要不顺他们的意,等待自己的必然是看不完的奏章挨不完的骂,自己的脑浆子都要被吵出来,什么事也别想干成,自己会成为他们体现风骨的最好的靶子,会成为他们扬名士林最好的踏脚石,就像李三才对万历。
将来当然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过现在显然不行,要等有人可用、拳头够大再说。
最重要最重要的,如果现在没有了魏忠贤,自己练兵的事情九成九会被搅黄了。
从根子上来说,几千年来文臣从来没有放弃过削弱君权、加强臣权.
他们最想的是成为“帝师”,是皇帝“从善如流”、“垂拱而治”,当个牌位就好。美其名曰“王道”。如此理想,他们怎么可能愿意皇帝亲掌军权?虽然名义上这天下都是皇帝的。
更不用说此时的文臣,邀名卖直,为反对而反对,以骂皇帝骗廷仗为成名捷径,平时就极度阻碍国事的决断与实行。对于皇帝亲掌军权这种事,他们必然是极力反对。
......
静默中,王战再次梳理一遍,也再一次确定,现在还是需要魏忠贤,需要魏系的这几个阁老占住位置,给自己腾挪的空间。不能让自己像彼世的崇祯一样被文臣窒息:养兵的商税矿税他们不让收,迁都避祸他们也不同意,有用的主意一个都拿不出来,就会用满口大义空言圈着崇祯,逼着崇祯就地等死,直至上吊,结束大明国倒数第四位皇帝的生命。他们呢?闯来降闯、清来降清,继续做官,富贵荣华。
至于保留魏忠贤过程中的风险,有,但也就是万一罢了。
太监因为生理不全,血脉无传,所以对龙椅通常没什么想法。即使普遍爱钱,也必须依附于皇权,只要自己小心一些,就绝不会发展成为十常侍。
不过小心无大错,万一之可能,还是要用心预防,不能让魏忠贤和客氏因为“天启”的转变而感到太大的恐惧,因为恐惧是最能让人失去理智的,而前述判断的前提就是理智。
魏忠贤恰好又有失去理智的资本:宦官大部被其掌握,持兵着甲的内操军便有万人,当朝文臣则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等“五虎”;武臣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等“五彪”,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这些力量篡权当然远远不够,但是对于一瞬间头脑发热、害人害己来说足够了,不可谓不可怖。
新军初成之前,一定不能让魏忠贤感到恐惧,否则,魏忠贤若太早的因恐惧而失去理智,即使被自己消灭了,也有损于自己所需要的效率。
眼下,除了魏忠贤暂时必须要利用也确实可资利用,能利用的可能还有御马监,这可是掌握着天子的亲近部队勇卫营、武骧、腾骧四卫的内官衙门。王战也不知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等人是否都在其中,不知此次招兵能否把他们吸引来。
想想“自己”木匠皇帝的名声,难!
现在御马监掌握在涂文辅手里,自己也不宜有大动作:涂文辅是魏忠贤的死党,现在执掌御马监和太仓、节慎二库,他还是客氏儿子侯国兴的老师,在历史上最为人所知的恶行就是夺走宁安长公主府邸。
“不来也无妨,本就没有要依靠哪一个历史名人,自己最大的依靠是自己头脑中的一切,还有自己的身份和将来的新军,那才是从根本上改变一切的力量。”王战在心中暗暗的思衬,“新军初成后,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一切都可以利用起来,只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堪用,能够整训筛选出多少。”
“还是太祖教导的对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腐朽安逸的不会改变,也不会来,只能是那些还愿意为了出头搏一把的底层军卫、穷书生、最底层的太监、要饿死的流民,才是真正宝贵的力量。”王战在心里念叨着,“孔圣人说的也好,有教无类,要教化一切可以教化的。我......不对,现在是朕,朕再加上一句,不服者诛。”
思路至此通畅,深吸一口气,王战的拳头轻轻捶在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