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十余万边军,在明朝朝廷旧有的体制下,由一个腐坏的官僚体系领导,粮饷不济、上下失和,当然不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来。
可是看看后来姜瓖反正、王永强陕北起义时的情况,就能知道,宣大边兵且不论野战时的表现如何,至少当他们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时,是足够把满清的虎牙磕碎那么几颗的。
否则多尔衮也没有必要亲征大同,孤注一掷,把精兵猛将全部派往山西。随征山西的除了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领军围困大同外,被调往山西作战的还有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
至于已经被李来亨击毙的鳌拜,在清军围困大同时不过是随军偏裨而已。此外,陕西方面为了平定王永强,还调动了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等人领军配合作战。
固然,姜瓖和王永强在西北的反正起义,是借助了如火如荼的地方百姓反清活动之便,王永强于陕北的行动,还整合了许多被李自成遗落在陕西地区的大顺军旧部。
但是也足可以证明,明朝的边军部队,并不是死心塌地的一定要做八旗的包衣奴才、一定要做大清的汉奸绿营。
他们和闯军之间,并不是彻底水火不容的两股对立力量,而是可以利用、可以争取的一种中间势力。
像是三边将门世家出身的名将左光先,他曾经数次率兵击败李自成,但在投降大顺以后,就曾经两度身先士卒为大顺军奋勇拼杀,在庆都的殿后作战还因战伤折断一腿。
李来亨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为闯军据有关河之险,并争取到明朝官军中一部分像陈永福、左光先这样的中立力量。
而且以现在李自成三路北伐的形势,他相信在罗汝才彻底平定西北之前,即便北方形势特别有利于闯军,李自成也不至于再像历史上那样,贸然进军北京——他在占领山西以后的第一要务,一定是协助罗汝才平定延绥、宁夏等处,好消除山西的腹背之忧。
后世历史上甲申年间的李自成,东征山西的主要目的,也是着眼于消除陕西卧榻之侧的危险。只是因为东征战事过于顺利,才一口气推进到了北京城下,使得大顺被架到了一个过高、过热、过于危险的处境上。
而按照现在的北伐路线来看,李自成占领太原以后,首先要西征延绥和宁夏,解决后顾之忧,才能考虑东向北京。
这样一来一去,就可以为闯军建立政权、成熟政权,争取到充裕的时间。
因为其中许多道理,是李来亨不能轻易向外人所道出的。所以他也能理解到方以仁的忧心忡忡,便开解说:“明弦写给他叔父的信件已有回信……这个谢升也是奸猾,他自己不回信,据说现在还在德州搞了一个叫做团防局的东西,据红队侦得是要组织团练、抗拒我们大兵北伐。可是他弟弟谢陛却给明弦回信,暗示将要打开德州城门,迎接闯军。这种两头骑墙的做法,真是大家风范啊!”
李来亨所说的明弦,就是因顾君恩推荐而担任了楚闯提点学政一职的文士谢徵。谢明弦本是原任明朝大学士的谢升族侄,只是因为谢升透露了崇祯暗中授意陈新甲和东虏秘密议和的消息,所以惨遭削籍回乡的处分。
谢徵的亲人多死难辽阳,族叔谢升回乡议和,他本想南下河南,到时任豫抚李仙风的幕中做僚属。却偏偏因缘际会,最终来到随州,成为了主持楚闯节府试的主考官,现在在湖广门生子弟众多,亦是李来亨府中一大重要文官。
谢升和谢徵的祖籍都在山东,所以李来亨北伐之前,就已经考虑到这点,将谢徵调来徐州,让他写信给谢升,不求得招降这位做过大学士的在乡辅臣,但也希望多少起到一点削弱山东官绅抵抗意志的作用。
没想到谢升还是维持了一副清高忠贞的做派,可他弟弟谢陛若没有谢升的授意,又如何会给谢徵回信呢?
看来闯军的北伐大进军,对于即便是曾担任过大学士一职的高官显贵,也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和冲击,使得他们已经明白,大明朝廷早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没有多少的前途了。
不过李来亨的这番话,没有起到宽解方以仁的作用,反而让方以仁心里暗戳戳地觉得,这是不是在暗讽桐城方氏也是首鼠两端呢?
但方以仁看看李来亨严正的表情,又觉得近来府主的秉性在自己的多番矫正之下,已有了向纯直方向发展的好趋势,或许不至于权谋自用到如斯地步。
他便回答说:“明弦到徐州后,和舍弟、卧子等人一见如故。他们都是在旧朝中享有几分地位和薄名的人物,现在能够甘心为府主前驱,已是难得。至于像谢升这等人物,现在只要他们不给闯军北伐制造过多的困难,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他们多加为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