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长大成亲后, 两人很少有这样亲密的举动。
毕竟这个世道,身边养男宠的男子不在少数。
他们兄弟两人都已入朝为官,怎么着也得避忌一二。
但在这个寒冷的春夜, 他们却与从前小时候一样。
来福将小厨房的整个砂锅都端了过来, 再将红烧肉夹到盘子中,故而红烧肉还冒着热气。
苏辙就着苏轼的手吃了一块红烧肉,颔首道:“味道不错, 入口香酥软烂, 肥而不腻,味道正好。”
“这样一道东坡肉,就算放在杏花楼也是毫不逊色的。”
苏轼早就馋的直咽口水, 如今是迫不及待尝了一口,连连道:“好吃!真好吃!”
“我怎么这样厉害,居然做出如此好吃的红烧肉来!”
苏辙:……
好在他对苏轼这样子已是见怪不怪。
深更半夜,, 他们兄弟两人吃光了整整一砂锅红烧肉。
就连不贪嘴的苏辙最后都吃的很饱,人吃饱之后, 心情也会好很多。
最后苏辙直道:“六哥,你不必担心我, 虽说王安石足智多谋,但我也不是蠢笨不堪的,他若觉得我挡了他的路, 想对我下手,我焉能不反击?”
“从小到大, 你何曾见到谁算计到我头上来过?”
“许多时候一时的蛰伏不代表认输, 唯有韬光养晦,才能将对方一击即中。”
更何况, 他并不觉得王安石是个坏人。
但若说王安石是好人,那更谈不上。
苏轼这才放心。
翌日一早。
苏辙就将这道红烧肉的方子给杏花楼送去。
果不其然,这道红烧肉在杏花楼颇受好评,就连深宫中的官家都有所听说,将苏辙喊到宫中问话:“朕听说你们兄弟二人研究出一道状元肉?不光寻常学子为了图个好彩头一品为快,就连老百姓们吃了这道菜也是纷纷称赞。”
苏辙含笑道:“启禀官家,这道红烧肉虽名叫状元肉,但与微臣却无什么关系,是微臣六哥想出来的。”
“哦?那为何会取名状元肉?”官家很是好奇:“若照你这样说,应取名榜眼肉才是。”
苏辙面上笑意更甚,解释起来。
“微臣与官家想的一样,只是这道菜的菜名也是微臣六哥取的。”
“一来是榜眼的名头不比状元响亮,若人人能得第一,谁又能甘愿排名第二?”
“二来是微臣六哥想要借这件事保护微臣。”
“微臣与王安石王大人虽都支持变法,但说起来,微臣相对较为保守,而王大人则激进许多。”
“微臣六哥想到贬官青州的欧阳修欧阳大人,想到贬官南都的张方平张大人,担心微臣也惨遭贬官,所以才会如此。”
“众人吃到这道菜,就会想到微臣,难免会议论几句,若微臣落难,但凡吃过这道菜的人都会议论纷纷。”
“虽说老百姓们人微言轻,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议论的人多了,官家和朝廷难免会斟酌一二的……”
当初他听到苏轼说这话时别提多感动。
他想,虽然他这哥哥冥顽且冒进,许多时候行事不想后果,直来直去,但对他的爱护之心却从来没有变过。
官家不由道:“你们兄弟果然情深啊!”
苏辙笑了笑:“有些话说出来会惹得官家笑话,当日微臣六哥还为这道菜编了一个离奇匪夷的故事,说微臣深夜因变法一事睡不着,肚饿难忍,因体恤下人,所以不愿将厨娘喊起来做吃食,索性自己下厨。”
“又因微臣心系变法一事,所以做这道红烧肉的许多顺序都错了,索性后来将错就错,这才有了这道菜。”
“当时微臣听到这话简直不知该怎么说他才好……”
可偏偏当时苏轼却是一本正经道——八郎,你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这些年你为老百姓,为朝廷做了些什么,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你理应叫他们知道,让他们拥护你,保护你。
官家忍不住笑了起来:“朕能想到当时你听闻这话惊愕的表情。”
他并没有说苏轼这件事到底做的对还是不对,只扫眼看了眼窗外:“这几日天气不错,朕今日索性就随你出宫去尝尝这道状元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