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又想,到底还是将东西塞到了嘴里,嘀咕道:“炸蝗虫?可真够恶心的,也不知道有毒没毒,不过吃了有事儿也不要紧,反正我都吃了那样多,也不在乎再多吃些!”
苏辙:……
他这哥哥是真吃货。
程氏却嫌恶心,说什么都不肯再动筷子,皱眉道:“八郎,这东西能吃吗?”
“娘,方才您不是挺爱吃的吗?”苏辙也动起筷子来,直道:“我觉得这东西挺好吃的,这两年灾害不断,老百姓们食不果腹,若知晓这东西能吃,肯定会一股脑蜂拥捉蝗虫的,到时候,蝗虫被消灭也是指日可待。”
毕竟北宋人口可不少,足足有两亿了。
程氏是欲言又止。
一开始,她是说什么都不肯再朝这道菜伸筷子。
可随着她见到苏辙,苏轼与苏迈等人吃的津津有味,虽觉得有些恶心,但也偶尔尝上一尝。
紧接着,苏家饭桌每日都有这道菜,她吃着吃着,似乎就吃习惯了。
与此同时,杏花楼也推出了这道菜,名叫“金玉满堂”。
杏花楼如今可谓是大宋最出名的酒楼,再加上苏辙有意推广这道菜,一开始故意造势,在杏花楼门口张贴告示,说谁若是能猜出这道菜是什么东西,则免单。
这等福利,杏花楼可是前所未有。
一时间,众人纷纷去凑热闹。
不过两三日的时间,就有人猜出这道菜是炸蝗虫,不少达官贵人自恃身份尊贵,不肯再点这道菜。
但杏花楼又故意放出消息,说每日这道菜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很快,汴京便以吃炸蝗虫为时兴。
蝗虫数量虽多,但却经不住数亿老百姓这样个吃法,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蝗虫的数量就少了一大半。
又过了大半个月,北宋境内竟找不到蝗虫。
蝗虫似成了传说一般。
苏轼每日用饭之前都是翘首企盼,看到桌上有炸蝗虫这道菜就欢天喜地,若是没看到,就长吁短叹,直说这道菜已是他最喜欢的一道菜了。
苏辙笑道:“六哥你这话说的不对,最起码在吃食方面,你还是很博爱的,之所以这样爱吃这道菜,是因为最喜欢它时它突然没有了,以至于你心心念念。”
“若真的每顿饭都有这道菜,我看你不见得爱吃。”
说着,他更是劝道:“等吧,等到明年兴许就有得吃了。”
“呵,八郎,你可别骗我!”苏轼吃不上炸蝗虫,只能就着扎小鱼儿过过瘾,直道:“就如今这架势,大家看到蝗虫像疯了似的,谁都想将它们捉回家炸上一盘,就算明年我们能吃上这道菜,只怕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他想了想,认真道:“明年夏日咱们先下手为强,多去城郊转一转,兴许能发现很多蝗虫。”
别说他了。
就连宫中的官家都还觉得这道炸蝗虫不错。
官家乃天子,虽吃到这道菜的时间晚,却也偶尔能用的,时不时将苏辙留在宫中用饭,直到:“……想当初欧阳大人等人想尽了无数法子,唯独没想到过这个法子。”
“当初人人都嫌弃蝗虫多,如今却嫌弃蝗虫太少。”
“朕真是万万没想到啊!”
他是心情大好。
他可是听苏辙说过的,比起野菜来,蝗虫还是很有营养的。
苏辙笑到:“万物皆可食,若来日再闹蝗灾,老百姓们就不必怕了。”
官家颔首称是。
没过几日,王安石就已返回汴京。
王安石来汴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前来杏花楼用饭,二话不说,开口就道:“上一盘‘金玉满堂’。”
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他的变法大计。
所以等着他发现这道菜是难得美味时,酒楼饭馆已没了这道菜,他想着汴京的杏花楼总该有吧。
谁知厮儿却道:“您来迟了,我们这儿早就没有这道菜了,您不如用用别的……”
王安石大失所望。
他想了想,则起身去了苏家。
王安石身边的随从刚说明来意,就被人请了进去。
谁知刚走到一半,他迎面就碰上了正欲出门的苏轼,苏轼虽与王安石没打过几次照面,但对这人是印象深刻,也是认识王安石的。
当即,苏轼就冷哼一声,看都不看王安石一眼,径直走了过去。
王安石却扬声喊住了他:“子瞻,你这是做什么去的?”
“我听子由说过,你很懂吃,我想要问问你,如今哪里还能吃到炸蝗虫这道菜?”
苏轼一愣,继而道:“王大人今日来找八郎,难道就是为了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