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艾很是安静的听着刘协的自述,作为追随刘协多年的老臣,他也很想知道自己这一方究竟错在了哪里,这机会又是怎么从手中溜走的……
“第二次,当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之际,彼时恰是李、郭二人内斗相争之时,朕得诸位卿家之助终得以逃离长安,行至华阴之时,段煨将军曾携军需物资前来接驾,然朕却不知段煨与杨定有过节,轻信了杨定、种辑、董承等人之言,对段煨避而不见……”
刘艾点了点头,这事他自己也是亲历者之一,当时的确是有些敌我不明,不过后来的发展可就很明显了。
显然杨定、种辑与董承等人当时已经是勾结成党,便是在那样的局势之下也要诛除异己,否则哪有身为臣子向天子请诏请到大半夜不走的?
甚至在刘协拒绝下诏之后,还擅自动兵攻打段煨大营……
至于他刘艾自己以及杨彪、赵温、梁绍等人虽然力荐段煨,却苦于手中并无兵权,徒增叹息……
彼时,刘艾自己也曾想过,那董承等人究竟是忠是奸的问题,然而仔细思量过之后,刘艾对其可谓是全无好感,这一点若是抛开曹操不谈,董承未必就不是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人。
这一点看看围绕在董承身边之人就能大概明白一二,后将军杨定,侍中种辑再加上一个安集将军董承,可以说以三人为首的一派已然足够将年幼的汉帝刘协掌控在自己手中了。
按照后来的轨迹,董承进可以凭借外戚之身掌控军政大权,退亦可以将刘协当成手中的筹码卖上一个好价钱,只是董承没想到的是,非但被他选定为买主的袁绍没来接驾,反而是曹操狂奔千里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
可以说想要推翻曹操的并不是汉帝刘协,反而是被其信赖有加的表叔兼岳丈董承……
为何这样说呢?无非是董承的不甘导致的,毕竟随着曹操的出现,董承既没能成为号令天下的权臣,又没能将汉帝卖出一个符合心理预期的价格,试问他如何能够甘心?
而衣带诏事件暴露之后,不单是董承,连带着种辑等人也明白了曹操不会放过自己。
如此一来,种辑刺杀曹操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毕竟已经明白了自己九死一生的局面,自然会选择放手一搏……
……
刘协与刘艾对视了半晌,君臣二人皆长叹了一声,显然是回忆过后终于理清了这件往事的前因后果。
叹息过后,刘协唏嘘道。
“此乃朕之过也,过于贪慕亲情,以至于轻信了董承等人,这才错过了那样一个天赐良机……”
“陛下,您当时年纪尚轻,如何能够在三言两语之间判断人心?此乃老臣之失也,只因老臣一时犹豫这才使陛下错估了董承等人的嘴脸……”
刘协摇了摇头,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易经》中亦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言,刘章昨夜之言说的是,凡事当先找自身问题,一味推卸责任,不过是自欺欺人之事尔……”
“陛下……”
“行了,下面继续说说第三次。”
刘协摆了摆手,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