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舞平阳

关灯
护眼
瞒天过海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连绵的秋雨下了足足七天,义军正好趁此机会,好好休整了几天。待到雨过天睛,李秀宁便令全军拔营起寨,一路浩浩荡荡的往长安县城而来。同时传命鄠邑的李寿,让他负责在后方几个县,大量招兵买马,一边又命蓝田县守军,派出五千人马,到长安县城与大军汇合。李秀宁接着派出先头部队,先把长安县城的守军拖住,免得他们逃入长安都城。大军到了长安县城后,就地全部展开,把长安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义军四万多人马,分成八个军营,围在长安县城四周,每营实际五千人,但是摆出来的阵式,却是每营有一万多人的样子。一时间长安县城外,义军旌旗遍地战鼓震天,长安县城中的守军,也不知道义军到底有多少人,个个都人心慌慌。

长安县城的守城将军,命士兵每天站在城墙上,仔细数数义军每次做饭时,每个营有多少股炊烟。守城士兵仔细查看后,发现义军的每个营,每天到了饭点时,都至少有两百股炊烟,于是把这个情况,报给了守城的将军。长安县城的守城将军,召集几个守城的将领商讨道:“这叛军每个营,每天有两百口灶,如果按小灶算,这一个营也至少有六千人,八个营就是四万八千人;要是按大灶算,那这一个营至少得有两万人,八个营就是十六万人。咱们给他折个中,那这叛军的人数,应该是在十万人左右。咱们这才五千人,哪能守得住啊”。一众将领也都觉得守不住,这时一个领军问道:“这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到啊”?守城将军叹气道:“不知道啊,我已让人给兵部去求救了,兵部给的回复是,让我们坚守,等洛阳王世充的军队回援长安”,又一个领军问道:“这王世充不是在洛阳那边,征讨瓦岗军吗?他什么时候回援长安啊”?守城将军翻了个白眼道:“你问我,我问谁去啊”?众人又说道:“朝廷怎么不让屈将军支援咱们呢”?守城将军哼了一声道:“屈突通正在临潼与叛军激战呢,他恐怕自身都难保哟,哪还顾得上咱们啊”!众人一时无语。稍后一个领军小声说道:“要不咱们干脆降了吧”?守城将军想了一下,说道:“这事还是先等等吧,咱们的家眷都在长安都城里呢,要是就这么一仗不打,叛军一来就投降,朝廷说不定会拿咱们家人出气的”。众人听后,都觉得将军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事该怎么办呢?守城将军想了想道:“你们都等着啊,我去找个人问问”,说罢便起身去了。

守城将军找到自己的一个幕僚,此人叫王珪,原是隋朝秘书省的六品太常治礼郎,后来受汉王杨谅谋反一事影响,被迫逃往终南山中,隐藏了十余年之久,最近两年才出了山,在长安县守城将军的府上,给他当了一个幕僚。守城将军对王珪道:“王太常,现在城外十万义军围城,我这手里就五千人马,要是跟义军死耗着,这肯定不行。援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这打又打不过,守又守不住,该怎么办啊”?王珪笑道:“将军是想开城投降,可又怕牵连到自己的家人,对吧”?守城将军唉呀一声道:“王太常果然厉害!一语就猜中了我的心事!我告诉太常啊,不单我这么想,一班守城的将领,也都这么想,就是都担心在长安城里的家人,还请太常给大伙想个办法,出个主意”!说罢便起身给王珪作了个揖。王珪连忙拦住他道:“我本是待罪之身,承蒙将军不弃,将我收容在府中,我自当为将军,及一众守城将领,谋一条生路”。守城将军再次谢过王珪。

王珪仔细想了一下道:“将军,投降这事,不能这么随便,咱们既然决定投降,那也要投的有价值。王某这就出城,去到叛军营中,跟他们去谈判,让叛军去想办法,把诸位将军的家眷,从长安城里弄出来。只要叛军做到这一点,咱们就打开城门欢迎他们,他们若是做不到,那咱们就跟他们耗着”。守城将军一听这个主意,便连连说道:“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不过呢,这个去叛军营中谈判这事,王太常还是不要去了,万一叛军不讲信用,岂不是连累了太常”?王珪笑道:“将军不必多虑,这伙叛军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凶神恶煞。以他们的实力,其实直接攻城,都用不了几天,就能攻下这小小的长安县城,他们现在围而不攻,就是在等咱们开城投降。我主动出城去找他们谈判,他们定会对我礼遇有加,将军不用担心了”。守城将军将信将疑道:“是这样啊,那就麻烦太常走一趟了,我这就派几个人,陪太常一起去,若是叛军有什么过份的举动,也好有人帮忙”。王珪先是谢过守城将军,又让他把城中百姓的户籍资料准备一下,这样去到叛军营中,也算是有个见面礼了,守城将军马上吩咐人去办。

李秀宁命人到长安县城下,用硬驽给城中守军,射出招降书。招降书射出去没多久,城中守军就打开半扇城门,送出几个人来,一众围城的义军士兵,知道对方这是准备要投降了,便客客气气地带着他们,到了李秀宁所在的中军。李秀宁见为首的这人,约摸五十岁左右,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却自有一股不凡的气度,知道来人不简单,便请来人坐了,问他们道:“先生该如何称呼?来此有何贵干”?为首这人便是王珪,他见李秀宁问起来,便答道:“老夫王珪,是守城将军的幕僚,此番前来,是想与贵军谈判”,李秀宁笑问道:“不知道先生,想谈些什么”?王珪不答她的话,先赞扬李秀宁道:“早前听闻,鄠邑县中,有一李娘子,率领数万义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李秀宁好奇地问道:“不知先生,为何会有此看法”?王珪先是道:“从我接触到你的士兵,便能感受到,你的士兵行止有礼,进入军营之中后,营中士兵虽多,却无人随意走动,除了一众训练和战鼓之声,亦无其他杂音传出,可知你的这支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非一般军队可比”。李秀宁见他居然能从这些小细节中,看出一支军队的好坏,对他倒也有了几分好奇,便问他道:“先生此来,想必并非是来探营的吧,可还有其他事情,要与我等商议”?王珪见她又问了起来,便顺势说道:“听闻李娘子的军队,从不滥杀无辜,对投降自己的人,也是礼遇有加,不知道此事是否属实”?李秀宁见对方绕了一圈,终于说到正题上了,便点头应道:“没错,对那些投降的隋朝官员,只要平时对老百姓,没有太过份的举措,本帅都会从轻发落,若是有才能的人,本帅一样也会予以重用”。王珪赞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怪乎李娘子的军队,能在短短数月之内,发展成长安城周边,最大的一股势力”。说罢便命人送上了长安县城中,百姓的户籍册子。

李秀宁命人接过册子,拿过一本来翻看了一下,随即便让人收好这些户籍册子,接着问道:“先生此番前来,既然是来举义的,为何不让你家将军,打开城门接纳义军进城?你们可还有其他要求”?王珪笑道:“李娘子果然聪慧!我家将军确实有意投诚义军,但是无奈一家老小,都被朝廷扣押在长安都城之中,若是我家将军就这么投降了,只怕隋廷立时便会翻脸。所以我家将军,想请您们帮帮忙,把在长安都城里的家人,都想办法给弄出来”。李秀宁听后,点了点头道:“明白了,只要我们帮你们把人弄出长安城,你们就打开城门投降;如果我们办不到,你们将军便要跟我们在这耗着,对吧”。王珪笑笑不说话,李秀蛾等一众将领,都面有怒容,李秀宁想了一下,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并问王珪道:“你们可有人员名册?请把名册给我们,我们去想办法。还有,需要你家将军的一些信物,这样人家才会相信我们,对吧”。王珪点头赞道:“李娘子做事果然细心”,说罢便命人送上几位守城将军,在长安都城中的地址,和他们的家眷人员名单。另给了李秀宁几封书信,作为义军去救人的凭证,并表示都是几位守城将军亲笔所写,他们的家人一见到书信,便能认出来。李秀宁接过书信,答应他自己会去想办法,接着便亲自送他出了军营。

李秀宁送走王珪后,回到中军大帐,一众将领都道:这长安县城的守军,也太狡猾了吧,居然让咱们去想办法,救他们的家人,亏他们想得出来!李秀宁点了点头道:“这些人是有备而来的,他们给咱们送上户籍册子,表面上看,是在向咱们示好,实际上是在暗示咱们:这长安县城中,还有上万户百姓,现在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咱们如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可以凭这个,跟咱们耗下去”。李秀蛾气愤地说道:“咱们就不理他,看他们能怎么样”。丘师利连忙道:“这从长安城中往外救人,总比去攻城强。主帅答应了他们,想必是有了办法吧”。李秀宁摇了摇头道:“我暂时还没想到什么好办法,但是觉得,这确实是一笔很不错的交易。虽说咱们现在全面占优,但若真要强攻长安县城,少说也得死上数千人。答应他们救人,确实比攻城简单多了”。李秀蛾问道:“倘若他们失言呢?或许他们只是在拖延时间,想用这个当借口,等人来救他们呢”。李秀灯摇了摇头道:“现在长安都城周边,除了临潼的屈突通部,已经没有隋军的其他部队了,长安都城中的守军,估计数量也不多,一直都不敢出城营救他们,他们其实已经算是孤立无援了,哪还有别的人来救他们”?众将听后,都点了点头,知道情况确实如李秀宁所说,众人也就不再有什么顾虑了。

李秀宁接着又问众将领道:“大家都来参详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把人从长安城中救出来”。白善思道:“咱们要想救人,得先混进长安都城中去,现在长安都城的十二道城门,个个都门户紧闭,咱们想进城都难,这还怎么救人啊”?殷开山道:“我倒是有个主意,咱们可扮成长安县城的守军,去往长安都城中求救,这不就可以混进城中了吗”?他这一言点醒众人,众人顺着他这个思路,便想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来。李秀宁听完整个营救方案后,最后拍板道:“此事就这么定了,不过此事,还是交给一些生面孔来办,比较保险一点。在座的几位将军,现在恐怕都是朝廷眼中的红人,再去办这种事情,只怕会露馅”。白善思和殷开山,本来还想请命带人去办的,结果听到李秀宁这么一说,也只能打消这个念头了。李秀宁从自己身边的一众亲兵之中,挑选了几个可靠之人,由两名亲兵校尉冯立、谢叔方带领,前去办理此事。

李秀宁召来冯立和谢叔方,将整个计划告诉了他们,又把长安县守城将军的求救信,交给了他们,让他们装作是去求救的,想办法混进城中去。冯立问道:“主帅,如果长安的守军,既不打算派援兵,也不让我们进城呢?这个该怎么办”?李秀宁先是赞他道:“你想得很周到!如果他们不让你们进城,这个就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了,你们得想办法偷偷溜进城中去。这事有很大的风险,一般人做不了,我也不放心让他们去做,所以才从自己的随身亲兵之中,挑了你们出来办这事,这事若是办好了,算你们大功一件”!冯立和谢叔方两人当即兴奋的应了下来。李秀宁又把骨仪亲手写的的凭证,和卫文升的大印,都交给了他们,冯立、谢叔方两人领了命,带着四个人就出发了,一行人装扮成隋军的样子,去往长安都城。

冯、谢二人带着人和信,到了长安都城下,结果不出所料,守城的士兵一听到是来求救的,马上让他们快点走,既不给他们开城门,也不让他们见守城长官。两人无法,只得等到了晚上,找了个偏辟点的地方,用钩绳翻过长安城的城墙,进了长安城中。两人先是找到了长安县几位守将的家中,将书信带给他们看了,并让他们做好出城的准备。接着拿着骨仪、卫文升的凭证,找到骨仪、卫文升的家人,告诉他们两人还活着,只是被义军给关押起来了。骨仪、卫文升的家人,本来以为他们打了败仗,早就已经战死沙场了,现在听说他们还活着,一时都高兴起来。冯、谢二人接着告诉他们,义军想放了他们,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让他们帮忙带几个人出城。骨、卫两家虽然很想帮这个忙,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冯、谢二人便告诉他们,让他们给骨仪、卫文升两位将军,办一场丧事,然后抬上棺材出城安葬,这样就可以把人带出去了。骨、卫两家虽说觉得,给活人办丧事,这样做很不吉利,但是一想到可以换人回来,也就只能答应了下来。

骨、卫两家在家里操办起了丧事,吹吹打打的闹得四邻皆知,骨仪、卫文升一众生前好友,也陆续前来吊唁了一番。待过了三天后,两家的家属,便带着冯、谢以及他们二人安排的人,一起跟着抬棺材的队伍,往长安城外走去。到了城门口,守城官兵死活不给他们出城,骨、卫两家的亲属,便在城门口大哭了起来。一边哭,骨仪、卫文升为朝廷效力了一辈子,到老了还要为国出征,死得好冤;一边哭,他们为了朝廷战死沙场,现在连尸体都找不到,死得好惨;一边哭,这家人想给他们立个衣冠冢,现在都不给出城,实在死得不值。守城士兵眼见他们在城门口哭闹,引来一众百姓围观,知道这也不是个办法,只得将情况上报,守城校尉也不敢做主,便逐级将情况上报,最后闹到了侯卫大将军那里。侯卫大将军倒是认识卫文升和骨仪两位,知道他们确实是出了事,便给了他们一个方便,但是只准他们出城,不准他们再进城。事情闹到这份上,骨、卫两家也没有办法,只得同意了这个要求,带着冯、谢以及他们二人安排的一干人等,抬着棺材出了城。

冯、谢一行人出了城,便与骨仪和卫文升的家属分开了,并告诉他们,自己将人平安带回义军大营后,义军自会放了骨仪和卫文升,骨、卫两家的家属,也只能在自家祖坟就地等候。冯、谢二人带着长安城守军的家属,一路平安到了义军大营,李秀宁也不失所诺,依言放了卫文升、骨仪和几位隋军的将领。卫文升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骨仪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把实情告诉他,只得哄着他出了义军大营,往长安城而去。李秀宁接着马上命人,把人已经接出来的消息,告诉了长安县城里的守军,待长安县城守将见过家属之后,长安县城的守军,也如诺打开了城门,放义军进了城。李秀宁随即把五千隋军给收编了,又依照户籍册子,找到杨广在长安县城营造的几处离宫,命人先把里面的东西查封了,然后把一众宫女发放回原籍,杨广离宫所圈占的土地,也就地分给了当地的佃户,又打开隋廷的义仓,开仓救济百姓,长安县周边百姓,对义军都夹道欢迎。

此役过后,义军已有九万余人,李秀宁与李寿商议后,将义军大本营前移,一应钱粮军需物资,都搬到了长安县城中。李秀宁给鄠邑、兴平、武功、周至、蓝田五县,各安排了四千守军,其余七万人,全部集中到长安县城。又将李道宗、李仲文、马三宝、李瓌等主将调回大本营,准备向长安都城,发起最后的进攻。

义军此番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长安县城,共计耗时十天,同时晋阳的部队那边,也传来消息,李世民已带人攻下了泾阳县城,李元霸带人攻下了新丰县城,现在长安都城周边,就剩下临潼的屈突通,还带着三万人马在死撑,等着洛阳的军队回师救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三国S2逆天重来 穿书女频文?开局霸王之力了解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东汉末年烽火路 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 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 烈虎军 穿越大明,教个书怎么了?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