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走了许许多多的隔间,心中非常满意,每次看见那些考生胸有成竹,的时候,他心中都十分喜悦,这些可都是他未来大明王朝的人才。
“这才是大国风范,大国的气魄,所有学子,一万多人全部待在一起,一起考试。”
“这种盛况,可是亘古未有啊?”
“整个历史都从未出现过。”
“好,很好,很好啊!”
“这一次,标儿,你办的很好。”
朱元璋走出考试场所后,龙心大悦,看向朱标,内心十分开心。
“陛下,太子殿下承办的这一个皇家学院,确实是能够为我们大明王朝引进十分多的人才。”
“之前的考卷,微臣看过几部,确实是对答如流。”
“而且行云流水,字迹清晰,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几乎没有一丝停顿,才能够如此流畅的写出来。”
“里面有多条治国之策,微臣都觉得十分满意。”
“如此人才,不输与天下某些大儒。”
姚广孝走上前来看,向朱元璋拱手笑道,他也是看过这些学子们的原稿件,毕竟他也是和朱标同时审阅的。
要让朱标一个人审阅如此多的试卷,自然是千难万难,自然也要让手底下的人分担,而姚广孝刘伯温二人,自然是最最重要的人选。
当然,其他文武百官,还有太子东宫的官吏,全部都加入了这一场审阅当中,毕竟是原来的试卷,并非是抄录的试卷,这些试卷审阅,并没有什么关系,也不需要决定什么名次。
择优入选,将自己看到,觉得最优秀的一些文章,全部都转递给朱标。
至于其他考试的试卷自然不需要带过来,因为他们的考试试卷是极为严格的,分数也是固定的,你写的好的,就得到多少分。
都是有明确标准答案,而不需要再进行复审批阅。
只要看分数就能够知道,你是否能够答对,之后的试卷更多的是看你如何治国。
遇到了什么事情,要用那些治国之策稳妥。
“不错,这一次办理的确实不错。”
“咱就是想要这种效果,皇家学院能够在整个大明王朝内选拔人才,而且竞争十分激烈。”
“这才是咱想要看见的。”
“这正能说明,咱们大明王朝根本就不缺人才。”
“而那些自命清高的大儒,一个个自以为是。”
“仿佛就觉得,整个天下没有他们就不行。”
“咱就要让整个天下人看看,咱们皇家学院办理的是有多么成功。”
“你们自命不凡,自命清高,那你们就一辈子也不要入朝为官。”
“咱不稀罕。”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眼眸子中闪过强烈的杀意。
原本就是因为山东那些大儒,还有孔子之后,他们成立了所谓的儒家小朝廷,让朱元璋内心就十分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