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李特的父亲李慕,官位名称又好听了一些,乃是东羌猎将,负责对羌人的管理。
以夷治夷,是汉人的一贯政策。
元康八年,也就是公元298年,关中另一个部落的氐人齐万年造反,随即引来晋军镇压。双方拉锯,造成当地饥荒遍地,使得陕甘一带的百姓大量离乡背井。数万氐人往富裕的益州跑。
此时的李氏经过数代繁衍,已经家族兴旺,英雄辈出。
李特兄弟五人个个英豪,皆弓马娴熟,文武全才。众兄弟又各有数子,雄武有文不输父辈,乃是名副其实的长江后浪推前浪。
兄弟侄子数十口人,各个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将才,如此豪横的家族,古今中外又有几户?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又说机会属于有准备者。李特见数万氐人往益州跑,不由心念一动,毅然举家内迁。
一路上李氏兄弟对氐人流民极其照顾,豪气相助,仗义疏财。在氐人眼里,这一门无疑既是慈善家,又是及时雨,对有疾病的,兄弟们出钱治病;吃不上饭的,兄弟们提供一日三餐;掉队的,兄弟们提供马匹和轿子。
如此一来,终于使得数万氐人对李氏一门心中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皆匍匐于李氏脚下,李氏最英明者,乃是李特。
李特见数万大军在手,不由豪气冲天。当他路过剑阁时,观剑阁雄壮,轻松加愉快地盘腿坐在一块大石上,眺望云雾遮盖的群山,长叹:“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此时正是赵王司马伦主政时期。
司马伦诛杀了皇后贾南风,正准备废了惠帝自己当皇帝。为了权力稳固,他采取了通用套路,即将各封疆大吏进行权力的重新分配,将益州刺史赵廞调往京城任大长秋。
赵廞是贾后的亲戚,他自然不想坐以待毙,便利用富饶和险要的益州招兵买马,割据自重。正好富有战斗力的李氏氐人流民来到,赵廞便将这支队伍收纳麾下。
后世易中天对某人有评价,说此人野心大,智慧少,态度凶,胆子小,刻薄猜忌,人缘不好,政治上短见,军事上弱智,组织上低能。他最大的成功在于他利用家族的政治资源,在上面的庇护下过日子。
如有雷同,绝非巧合,赵廞符合全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