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王则不安,先生是什么意思?”
武臣说话之语气玩味。
张耳沉吟片刻。
“臣下听闻,臣子如果有利于主公的谋策而不进言,是为不忠,困于小义而舍弃大义,是为不智。”
“臣今日舍小义而为将军取大义,先请将军恕罪。”
张耳做好铺垫随后继续说。
“陈王自蕲县起兵,行兵攻到陈地,加天命于身自立称王,如今天下,天命无定,慑功威于地,立德行于身,就可自行称王,并不必要一定为六国之后才可称王。
今将军率三千壮士席卷赵地,连下赵地三十余城,独据河北广阔之天地。
赵国臣民虽感服于将军之威德,然秦国之余威尚在,百姓畏惧大秦,恐惧秦法,懦其刃悬于顶。
赵地亦有居心叵测之乱贼,时时窥时局之变而欲为乱,赵国旧时王族蠢蠢欲动,由其上,将军如不称王则不足以镇抚赵地。”
“将军不为王,赵地之民亦不知其主为谁,为陈地之楚王?
赵人之心既不向于秦,又岂能服于楚?”
“所以请将军一定要自立为赵王。”
张耳这一番话说完,东郭南没有听到武臣有什么反应,显然还是在犹豫。
不过武臣既然犹豫,就说明他对陈胜的忠心没有那么瓷实。
东郭南虽然看不见场中的情形,但是也能想象到此时的紧张,张耳陈馀等人就在等武臣下一步的反应了。
丁野和那位门客的手已经摸到怀中之剑,蓄势待发。
沉默良久之后,武臣问了一句。
“本将军可以为赵王吗?本将军何以面对陈王?”
听到这话,张耳陈馀大松一口气。
陈馀接着张耳站了出来继续劝说。
“将军以三千人雄渡黄河,不废吹灰之力北定赵地,可见天命临于将军之身。
况且将军称王乃是为了镇抚赵地,这一切都是为了反秦大业,不是为了个人之私利。
将军称赵王之后,赵地安稳。这也是有利于天下反秦之大义。”
“将军应该也听到过楚地的消息,陈王任命朱正为中正,胡武为司过,监察各个将军们的过失。
将军虽然以义待陈王,然而陈王却不信任所有外出征战的将军,偏信朱正、胡武等佞臣的谗言,已经有不少将军死在了谗言之下。
如若有人回去向陈王报告于将军不利的消息,那些妒忌将军功劳的小人再推波助澜,恐怕将军纵然有张仪苏秦之才,亦说不清了。
如此,陈王定然不信任将军,虽然将军有定赵之功劳,那也是白费了。
陈王心中有疑,肯定觉得不如立他信任的兄弟为赵王,那时将军不仅功劳泯灭,能不能保住性命都是一个不能确定的问题。”
陈馀这一番话说完,武臣整个人已经被带入了陈馀设计好的思维陷阱。
其实陈馀说的这一系列假设,都是以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为基础,可是他预设的这一切又可以融入楚地本身的政治氛围,让武臣不由得担心和害怕。
武臣沉默了一会,心中不停的想着张耳陈馀两人的话,还是拿不定最后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