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和高句丽之间是世仇了。前秦就是三征高句丽不胜,才被时任统兵大将的梁帝推翻,前秦灭亡,大梁成立。杨竞的母亲李如嫣成了亡国公主,被梁帝纳入后宫,后来生下了杨竞。
由于杨竞特殊的身份,所以处处被萧皇后及萧皇后所出的太子所针对。特别是李如嫣逝世后,杨竞的处境更加的艰难。后来还是这个时代的灵魂穿越到原主杨竞的身上,并且融合了原主的记忆,“新杨竞”才一步步走到现在。
后来大梁也是和高句丽发生了几回战争,最好的局面就是平局,战线一直维持在襄平城附近。后来还是杨竞就藩襄平城,发动了两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两次对高句丽的战争全胜。第一次对高句丽的战争收复了霸江以北的九县,将边境推到了霸江。第二次对高句丽战争则是夺取的高句丽的平安道,将战线推进到青川江。
现在杨竞准备发动第三次高句丽战争,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彻底灭亡高句丽这个国家,消灭这个民族。杨竞之所以选择通过三次战争来消灭高句丽这个国家,除了是一开始实力不足,无法一鼓而下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既然大梁和前秦都是三征高句丽不胜,那么杨竞也选择三征高句丽而胜,都是三征,算是致敬前秦和大梁吧。
这里面也隐藏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杨竞身居具两朝皇室血脉,如果能够实现两朝都想完成而未完成的事业、彻底消灭高句丽的话,那么杨竞就会事实上继承了大秦和大梁的法统。即使杨竞不入关,单单在辽藩称帝,也会有足够的合法性。
这其中的政治红利,辽藩的官员看的太清楚了,所以辽藩的官员才会竭尽全力的支持杨竞灭了高句丽。如此一来,除了自己将成为帝国官员、封妻荫子以外,他日史书工笔,也会有自己浓墨重彩的一页,这可比当一个割据叛逆政权的官员好听太多了。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还是很在意后世的评价的,特别是做官做到吴晋、钱峰和赵石这个级别的,更是在乎。虽然出于对杨竞的感恩啊、畏惧啊等诸多感情,他们也会一心一意的工作。但是如果加入了个人的身前身后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会更加的高。
至于曾泰这种前秦的遗老遗少,更是把前秦的灭亡全部归罪于高句丽,对高句丽是恨之入骨,巴不得对高句丽犁庭扫穴。现在前秦皇族血脉就剩下杨竞一个人,而且杨竞还表现出了对高句丽极大的敌意,这些遗老遗少怎么能不对杨竞死心塌地?
至于像余成等宣传口的官员,早就接到了杨竞的旨意,对大梁(秦)和高句丽之间的恩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特别是着重宣传了高句丽的暴虐、对大梁(秦)百姓的压迫,这就唤起了辽藩百姓的复仇之心。
又着重宣传杨竞的前秦皇族的血统和大梁皇族的身份,让即将到来的对高句丽战争蒙上了一层复仇的色彩,百姓更是津津乐道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自古的规矩。杨竞出兵的合法性太强了。
特别是宣传司在杨竞的暗示下,有意无意的宣传对高句丽战争可能带来的好处,辽藩的百姓更加的疯狂了。这些年杨竞对外战争的胜利,辽藩百姓是跟着吃到肉了,所以这次,辽藩百姓更想吃肉,也就更加的支持战争。
现在辽藩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大王什么时候会对高句丽用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用兵,至于说战争的胜负,辽藩的百姓根本没有考虑,那还用说吗?大王肯定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啊。
辽藩民间的舆论,自然也被隐藏在襄平城的黑龙会首领李诚看的清清楚楚,他知道,辽藩对高句丽的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只能是尽可能的获得辽藩的作战计划,然后让本国军队有针对性的布置,争取打败辽藩。
李诚对高句丽军队打败辽藩的军队还是有信心的,毕竟这20年来,高句丽和大梁(秦)之间进行了8次战争,高句丽6胜2败,战绩还是占优的。特别是以前都是大梁(秦)举全国之力来和高句丽对抗,现在只是辽藩一隅之地,李诚还真没有太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