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之下,朱允炆沿着宫中小路,往安乐堂走。他的每一步,都走的很重。他担心自己的母亲吃不好,苦苦哀求之后,才被允许过来探视。
从景仁宫到安乐堂,并不是很远的路程,朱允炆足足走了一个时辰。
安乐堂是有一个不大的院子,院子里杂草丛生。一些废弃的宫中用具,都被随意的堆放在这里。
还有那些年老的太监、宫女们,如果不被允许出宫,那他们就只能在这里老死。所幸的是,马皇后心生怜悯,给了他们其他宫女、太监们同样的餐食。
不用干活,不用伺候人,就能有饭吃。他们的日子,可又比宫外的老百姓好太多了。
而吕氏在安乐堂,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自打吕氏来了安乐堂之后,这些养老的宫女太监们,又不得不开始伺候吕氏。只是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也不用一直提心吊胆。
“母亲。”朱允炆站在院子门口,轻轻的叫了一声。
吕氏抬头,有些惊喜,又警惕的看着四周,“你怎么来了!这个时候,你哪能到这个地方来!”
朱允炆拿起手中的食盒,“来之前,孩儿和皇祖母说过了。”
把食盒打开,在吕氏面前,一盘一盘的摆好。这些饭菜,都是吕氏爱吃的。心细,是朱允炆的一大特点。
“炆儿长大了。”吕氏宠溺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的儿子,穿上龙袍的那一天。
母子二人,一同用膳。
用到一半时,朱允炆忽然的抬头,“母亲,咱们不争了吧。孩儿去和皇爷爷好好说说,让皇爷爷把您放出来。皇爷爷他重情,只要咱们认错,就没事了。”
吕氏怒目圆睁,一巴掌打在了朱允炆的脸上,“你这是说的什么糊涂话!”
“你不去争,让老三上去。他做了皇帝,还有你好果子吃吗。你以为,谁都能像你父亲那样,护着兄弟的。这是皇位,不是其他无用的东西。”
挨了一巴掌,朱允炆也只是低下头,不再作声。
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一直逆来顺受。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自己的主观,向来没有。
正如他后来,前半辈子被朱元璋安排好一切,后半辈子被文官安排好一切。
见儿子如此,吕氏也只是叹气,“唉,不是为娘心狠。只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成王败寇。史书上,后人只会记得谁是皇帝,有几个能记得皇帝的兄弟的。”
宫中花园的垂杨柳旁边,朱元璋用蒲扇盖住自己的脸,打着轻鼾。
旁边的朱允熥,坐在一个小凳子上,轻轻的按压着朱元璋的太阳穴。都说养儿防老,也只有这个时候,朱元璋才能完全的放松下来。
几步之外,毛镶踩着花草走过来,看到朱元璋似乎是在睡觉,欲言又止。
“有事儿说吧,咱听着呢。”
朱元璋把蒲扇拿开,伸出手,“熥儿,把咱拉起来。”
直到朱元璋坐起来,毛镶才开口说话,“皇爷,二殿下去了安乐堂。臣向皇爷请旨,是不是派人...”
朱元璋沉吟片刻,“人家母子说话,你毛镶掺和什么。不准去,没咱的旨意,不准去动老二。这孩子心善,就是被带错了地方。”
听着这话,朱允熥不由得摇头。
朱允炆可不是心善,他那是遇事犹豫不决。而这样的性格,恰恰是吕氏赋予的。
坐在池子边上,朱元璋看着花骨朵发呆。
他最怕的事情,就是子孙争斗。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争的你死我活。这一点,从吕氏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
再想到吕氏,朱元璋就不由得咬牙,他真的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