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三年时间匆匆过去。
第一次科举终于经历种种阻碍,在京城举行。
裴珩不相信大臣,担心他们故意把科举搞砸了。
也是为了表示对科举的重视,亲自担任主考官。
副主考则是奚正德。
三年来奚正德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副不着调的样子。
但是他贪生怕死,紧抱黎灵和裴珩的大腿。
是朝中难得的“纯臣”。
每次黎灵遇到不方便直接处理,只能剑走偏锋的事,都会交给他来办。
他也总能办得妥妥当当的。
所以还是很有几分用处的。
这次让他当副主考,也是考虑到大臣们会暗戳戳破坏科举。
用他这个小人来对付小人,再适合不过。
只要黎灵和裴珩用他,奚正德就很高兴。
用他自己的话说,荣华富贵虽好,也得有命享用才行。
这种又能出风头,又不需要冲锋陷阵的事,他是求之不得。
科举举行了三天,共考了六个科目。
包括策论和水利等。
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情况,不过都妥善处理了。
三天考完,裴珩特意召见了所有参考的学子。
学子们都出身寒门,之前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县令。
突然被皇帝召见,个个都激动得不行。
裴珩请他们一起游湖,又到朝会大殿上转了一圈。
学子们眼中含泪,都说这趟京城来得值了。
不管能不能考中,这辈子都没白活。
又过了十天,考试成绩出来了。
共有五百二十二名学子参考,裴珩取中其中一半。
也就是二百六十一人。
榜上有名者留京进行集中培训,再按照各自擅长的分派官职。
不中者,裴珩也赏了回乡的盘缠和亲笔题的字,勉励其回去继续努力。
不中的学子也觉得脸上有光。
可以说皆大欢喜。
大臣们,还有大臣们背后的氏族就没那么高兴了。
这次选中的二百多人,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就算得了官职,也得看他们脸色过日子。
但是裴珩说了,以后每三年就要科举一次。
遇到大事,比如皇后生子,边关大捷,或者皇帝整寿,还要多开一次恩科。
三年又三年,得有多少寒门学子进入朝堂?
他们又能否将这些学子都打压下去?
皇帝掌握了朝堂,接下来是不是要对氏族动手?
氏族感觉到巨大的威胁。
开始频频向裴珩施压。
不是这个氏族谎称天时不好,不肯按时交税。
就是那个氏族说当地匪类横行,人口锐减,无力应付朝廷指派的徭役。
平安县更是从县令到书办到衙役集体辞职,导致整个平安县陷入混乱之中。
各地方官员几乎都是氏族的子弟,自然也帮着他们蒙骗裴珩。
好在裴珩和黎灵三年来,把科举后可能遇到的情况都推测了一遍。
也早就想好应对措施。
不交税?
可以。
黎灵的空间里的存粮足够京城从上到下吃上三年。
不服徭役?
没问题。
三年来女子学堂,女子工坊,慈善堂,几乎已经发展到天朝每个城市。
提升女子社会地位的同时()
,也切实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同时,也为裴珩和黎灵在百姓心里,树立起良好的口碑。